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的河流,如长江干支流,正步入开发资源的高峰期,现在中国有100多座60米以上的高坝、大坝正在江河上修建,还有数不清的小型电站在那些“清清的故乡小河”上开工。
材料二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梦专辑刊登了“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梦想,大致内容是——在松滋前山,长江进入两湖平原的制高点,再造一个类似古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在此引长江清水入洞庭湖,再现“八百里洞庭”。就像2 000多年前都江堰成就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一样,将给两湖平原带来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圈内可包含十余座百万人口生态中心城市和数百个湿地城镇。此构想旨在恢复洞庭湖生态,同时减轻长江防汛压力。
(1)目前在长江上修建的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简述该工程还具有哪些综合效益。4分
(2)长江横贯东西,具有较高通航价值,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原因。4分
(3)洞庭湖的面积由“八百里洞庭”演变为目前的2 000多平方千米,其面积缩小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危害?2分
(4)“引江入湖再造八百里洞庭”的构想将成就一个2万平方千米的湿地圈,试述湿地的生态作用。2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所示的是一个为森林覆盖的河盆在暴雨中呈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暴雨发生时该河盆的森林早已砍伐,试在图中绘出可能出现的河流流量曲线及含沙量曲线。
(2)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流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砍伐前后,该地区呈现的含沙量曲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注:圆圈大小反映养分储量的多少。

(1)图中箭头中字母分别代表: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雨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有机质分解和____________再循环旺盛,____________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3)雨林生态系统中,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___________内,所以地上____________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____________的部位,而这又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4)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____________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____________就会陷于崩溃。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美国地理学家W·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现代化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模式图。

材料2:我国有学者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省市间城乡人口迁移的规律,得出下列经验公式:h=-7214.97+75.791l+0.34p,式中h代表省外移民的响应率,l代表迁入城镇登记就业率,p代表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
(l)材料1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人日迁移、____人口迁移和____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人口迁移。
(2)根据材料2中的公式,迁人城镇第三产业产值与省外移民的响应率呈_____。外来民工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些产业部门找到工作(双选)(4分)()

A.餐饮业 B.建筑业 C.IT业 D.外贸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2 分)
材料 1 :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
2007年人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1990~1995 年
1995~2000 年
2000~2005 年
2007 年
中国
13 . 21
1 . 10
0 . 91
0 . 75
0 . 51
美国
3 . 03
1 . 00
0 . 83
0 . 71
0 . 9

材料 2 :美国东北部地区为欧洲殖民者最早的落脚点,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方。那里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的平原等有利的自然条件。这个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 1 / 4 ,但人口占全国的近一半,全国大部分的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业,都分布在这里。

材料 3 :国家统计局 2006 年 3 月 16 日公布: 2005 年全国 1 写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 14735 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 4779 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 296 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 537 万人。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0 . 63 %。

20 世纪 80 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 1 )由材料 1 中资料分析中国和美国人口现状对社会的影响。( 6 分)
( 2 )材料 2 中美国人口向东北部地区集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分)
( 3 )材料 2 中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分)
( 4 )我国口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 2 分)
( 5 )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10 分)
( 6 )从材料 3 图中看出,人口迁人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人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06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亿多人,外出务工收入增加额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25.9写。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农民工分别为3484万人、4251万人和2833万人,而在这三个地区就业的农民工则分别为7404万人、1569万人和1572万人。
材料2:
东、中、西部地区人均GDP(单位:元)

注:关2005年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的统计口径略有差异
根据材料l、2,指出农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简要分析形成这种特征的经济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