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个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同到楚国搞联合。他有三千多门客,按说挑二十个人本不算回事。可是这些人,文是文的,武是武的,要文武双全还真不容易找。平原君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人,这可真把他急坏了。
忽然,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起来说:“不知道我能不能凑个数?”好多人拿眼睛瞪他,好像叫他趁早闭嘴。平原君笑着说:“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毛遂,大梁(魏国国都)人,到您门下三年了。”平原君一听,不屑地说:“三年了,我怎么都不知道你呀?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搁在兜里,它的尖就会露出来。”毛遂冷笑一声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了这把锥子。您要是把它放进兜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单单露个尖儿就算了吗?”平原君佩服他的胆量和口才,就让他凑齐二十个人。当天辞别赵王,到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王等讨论合纵抗秦的大事,毛遂他们在台阶下等着。楚王说:“历来主张抗秦的都没有好下场,谁要联合抗秦,谁就先倒霉。”任平原君怎么说,楚王就是不同意抗秦。突然,有个人拿着宝剑上了台阶,跑到楚王面前嚷道:“合纵不合纵,只要一句话就行了。怎么这么半天还没说停当!”楚王先是一惊,接着很不乐意地问平原君:“他是谁?”平原君马上说:“是我的门客毛遂。”楚王闻听大怒:“咄!我跟你主人商议国家大事,你多什么嘴?还不滚下去!”毛遂拿着宝剑又往前走了一步,说:“合纵抗秦是天下大事。天下大事天下人都有说话的份儿!这怎么叫多嘴呢?”楚王见他跑上来,害怕了。又听他说出来的话句句在理,他像只斗败了的公鸡似的,换了副笑脸对他说:“先生有什么高见,尽管说吧。”毛遂冲楚王一抱拳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雄兵,一直做着霸主,以前的历史多么光荣!没想到秦国一起来,楚国连着打败仗,堂堂的国王当了秦国的俘虏,最后死在秦国,这不是楚国的耻辱吗?紧接着又来了个白起那小子,把楚国的国都夺了去,改成秦国的南郡,逼得大王迁都到这儿。这种仇恨难道大王忘了吗?今天平原君来跟大王商议抗秦大事,还不单是为了赵国,也为了楚国啊!”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面红耳赤,一句句像锥子一样扎在心上。楚王不住地点着头说:“你说的是,我同意合纵抗秦。”
楚王和平原君接过盛着鸡血、狗血、马血的铜盘子,把血涂在嘴唇上,当场歃(shà)血为盟。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全都佩服这把“锥子”所起的作用。
1.“毛遂”是战国时代赵国________的门客。“荐”的意思是________。在文中毛遂是这样推荐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王对毛遂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用简短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句子的意思。
(1)您要是把它放进兜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单单露个尖儿就算了吗?
毛遂要告诉平原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全都佩服这把“锥子”所起的作用。
“这把‘锥子’”是指谁?平原君和另外十九个门客为什么会佩服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花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作者喜欢太阳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花的颜色的三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修辞。
(4)短文中间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哦!冬夜的灯光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说了几遍,但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我开着车上路了,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电是很节约的。一路的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给婴儿看了病。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民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壮着胆子,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说实话,我的心里充满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依然都亮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前行。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
(1)按课文内容填空,再照样子写两个这样的短语。
寒风()地怒吼汽车()地驶离
()地()()地()
(2)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读读文中划横线的两句话,如果把句中的“果然”“依然”换个位置可以吗?为什么?
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
在我的生活中,和我接触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妈妈。
从我记事起,看到妈妈待人总是热情地笑脸相迎。我们家住房挤,四五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房间里。但是,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了客人,我总看到妈妈热情地忙着安排住处,端菜倒水,买菜做饭,从不怠慢。
妈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家居住条件差,看到单位里别人家先后搬进了新居,我们难免发点牢骚:“论咱家的条件,也该分房子,为什么不分给咱们!”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不急,你看那些叔叔、阿姨家不是也很挤吗?这样的事要往低处看,要是大家都去争,就会给领导和工作带来麻烦。”
妈妈是个平凡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妈妈对自己平凡的工作总是那样尽职尽责。记得我九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妈妈还在伏案写东西。我催她睡觉,她却说:“写完稿子再睡才能睡踏实。”
我爱我的妈妈,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妈妈这一代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给短文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分段,并写出2、3、4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精练的词语将最后一小节补充完整。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划出梅花秉性的句子。
(2)外祖父的这段话,用梅花赞美了怎样的人?
。
(3)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至少两个)
我来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
摇动()空闲()忧愁()悄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无法自己:
②轻纱薄翼:
(3)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5)“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
的()、()、()、()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当秋风起时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