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材料二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科技、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 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了各国科技成果10万余件,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材料四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1)材料一中英国所发生的那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二, 请举出美国和德国各一例新发明及发明者。
(3)根据材料三,结合当时英国的国情,试从政治、经济(或科技)的角度说明英国能够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2分) 请推测当时英国最有可能参展的展品?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之后日本的改革中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建国初期的哪一部法律文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
(3)材料三是“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这个纪念馆应建在何处?(写出具体地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确是正好相反的。请据此回答: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2)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器物变革、制度变革、思想变革,请分别举出其中的历史事件。

中国近代的变革
相关的历史事件
器物变革

制度变革

思想变革

(3)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它以其规模宏大、影响深远被誉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天时、地利、人和催发了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诞生。
材料二如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国家争相举办世博会。1893年美国纽约争得了世博会主办权。

材料三 1937年巴黎世博会,主办方意识到,他们所要展示的世界正经历着曲折:经济大萧条、失业状况加剧、通货膨胀、战争阴影笼罩……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主办国对本届世博会寄托了更多的期望。……巴黎世博会在“和平与进步”的呼声中落下帷幕,它的巨大成功传达着人们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与期盼。
(1)英国之所以能够承办第一届世博会,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请你列举这三方面的史实说明之。
(2)如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专设一个展厅,材料二三张图片中的科技发明成为展品,请你说说入选的理由。
(3)材料中的“经济大萧条”是指什么?“战争阴影笼罩”的史实有哪些?(列举1例即可)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世界博览会对推动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农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发展,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关注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再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材料二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耕种。
——《土地法令》
材料三如图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同一时期的美国为满足人民对土地问题的需求采取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是什么(提示:该方案触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2)依据材料二法律文件的内容判断颁布此文件的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
(3)材料三图中从A到B的曲线变化与哪些历史事件直接有关?(举一例即可)从F到G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古今中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2009年建国60周年庆典,国旗护卫队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到国旗升起的地方,整个过程一共169步,寓意169年来中华民族的不平凡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追溯屈辱岁月】
材料一:①;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追求民族独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实现民族复兴】
材料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复兴之路》解说词
(1)请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材料一中的条约,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2分)
(2)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第一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简述1953-1956年党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史实。(至少三点,3分)
(4)回首169年中华民族的不平凡历程,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