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如图(a)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
待测电源,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Ω),电阻R0(阻值为3.0Ω),电阻R1(阻值为3.0Ω),电流表A(量程为200mA,内阻为RA=6.0Ω),开关S。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电阻箱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
②多次调节电阻箱,记下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阻箱相应的阻值R;
③以为纵坐标,R为横坐标,作
图线(用直线拟合)
④求出直线的斜率k和在纵轴上的截距b。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得到的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电阻R=3.0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b)所示,读出数据,完成下表。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R/Ω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I/A |
0.143 |
0.125 |
① |
0.100 |
0.091 |
0.084 |
0.077 |
I-1/A-1 |
6.99 |
8.00 |
② |
10.0 |
11.0 |
11.9 |
13.0 |
(2)(c)的坐标纸上所缺数据点补充完整并作图,根据图线求得斜率k=_____,截距b=_______
。
(3)根据图线求得电源电动势E=______V。
⑴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必须尽量使其水平 |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
⑵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作出W-v图象如图7所示,符合实际的是: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实验已得到的打点纸带如下图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距(标在图上),则应该选段来计算A的碰撞前速度;应选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填“AB”、“BC”、“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0= kg·m/s;碰后:(mA+mB)v共=kg·m/s。
由此得出结论是 。(本题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注射器验证玻意耳定律。实验开始时在如图所示的注射器中用橡皮帽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则
(1)若注射器上全部刻度的容积为V,用刻度尺测得全部刻度长为L,则活塞的横截面积可表示为 ;
(2)测得活塞和框架的总质量是M,大气压强为P0,当注射器内气体处于某状态时,在框架左右两侧对称挂两个砝码,每个砝码质量为m,不计活塞与注射器管壁间摩擦,则稳定后注射器内气体的压强可表示为 ;
(3)如右图中是不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在同一温度下做实验时得到的P-(1/V)图。若两人实验时操作均正确无误,且选取坐标标度相同,那么两图线斜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大,可能是由于。
A.油酸未完全散开 |
B.油酸中含有大量的酒精 |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
D.求每滴体积时,lmL的溶液的滴数误多记了10滴 |
如图a所示是“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装置图。
(1)图b是正确实验后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m/s。
(2)在另一次实验中将白纸换成方格纸,方格边长L="5" cm,通过实验,记录了小球在运动途中的三个位置,如图c所示,则该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_m/s;B点的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___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