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座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转移现象越发普遍。回答24-25题产业转移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 |
B.发达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
C.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不利于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从而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 |
D.发展中国家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
从本质上讲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目的是
A.追求更高利润 | B.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
C.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率 | D.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201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周年。读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回答21-23题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河流众多 | B.科技发达 | C.地理位置优越 | D.交通发达 |
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A.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
B.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 |
C.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交通线分布 |
D.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矿区分布 |
阿克苏号称“中国长绒棉之乡”,与我国其他四大产棉基地相比,其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B.热量充足 |
C.降水较多 | D.土壤肥沃 |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回答18-20题两个三角洲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对其发展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丰富 | B.长江三角洲土地价格低廉 |
C.珠江三角洲水能资源丰富 | D.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地区 |
促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营企业产生集聚效应的主导因素是
A.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 B.优越的社会协作条件 |
C.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 D.清洁优美的环境 |
为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发展核电②西气东输③西电东送④南水北调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读乌江流域图,回答16-17题乌江流域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
D.铝土、磷等矿产资源丰富 |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0年12月,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完成14-15题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探明储量大幅度增加 |
B.我国新堪探的稀土资源少 |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世界最多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③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