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江流域图,回答16-17题乌江流域
A.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
B.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
C.有遵义、荔波等旅游景点 |
D.铝土、磷等矿产资源丰富 |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内容有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利用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来研究产业发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下图示意2000年、2009年长三角城市到上海的距离与主要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Ⅰ、Ⅱ、Ⅲ制造业分别是
A.纺织服装、钢铁冶金、通信设备 |
B.纺织服装、通信设备、钢铁冶金 |
C.钢铁冶金、纺织服装、通信设备 |
D.通信设备、钢铁冶金、纺织服装 |
关于长三角产业就业密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于Ⅰ,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
B.较于Ⅱ,近年Ⅲ产业发展更快 |
C.较于Ⅱ,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
D.较于Ⅲ,Ⅰ产业扩散空间范围大 |
对Ⅱ产业就业人口密度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市场 | B.交通 | C.地租 | D.技术 |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农业供水数量与结构分布,回答下列各题。H河干流主要流经区域
A.西北 | B.东南 | C.东北 | D.西南 |
区域内存在生态移民工程,其主要原因与移民方向是
A.技术落后、东南向西北 | B.缺乏土地、东北向西北 |
C.人口众多、西南向东北 | D.缺乏水源、东南向西北 |
气候倾向率反应气候要素的变化趋势,包括气温倾向率(℃/10年)和降水量倾向率(㎜/10年)。下图示意1965-2005年某区域气候倾向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四地气温、降水量倾向率最大的分别是
A.红卫鸭绿河 | B.勤得利胜利 |
C.红卫胜利 | D.勤得利鸭绿河 |
据图可推测该区域
A.地表侵蚀增强 | B.活动积温增加 |
C.土壤趋于干旱 | D.粮食产量降低 |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与当地气候、植被、地形、农耕等因素有关。下表为某流域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回答下列各题。
表
土层 |
深度(cm) |
平根据均值(g/kg) |
林地(g/kg) |
草地(g/kg) |
农地(g/kg) |
G层 |
0-10 |
0.85 |
1.11 |
0.89 |
0.60 |
H层 |
10-20 |
0.47 |
0.55 |
0.38 |
0.40 |
K层 |
20-30 |
0.30 |
0.33 |
0.22 |
0.29 |
与H、K层相比,G层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含量最多 | B.土壤温度最高 |
C.生物总量最多 | D.空气含量最高 |
据表
A.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是受地形影响 |
B.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与深度呈负相关 |
C.农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低是受农耕影响 |
D.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
2006年11月3日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一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1井”完成科学钻井,深度5 000米。其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完成下列各题。此科研井的深度在什么层( )
A.地壳 | B.地幔 | C.地核 | D.软流层 |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