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下列图片,历史老师要求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你认为最突出的应该是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会场秋收起义
A 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 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 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黄河清《“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最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最盛的原因有( )
①列强侵略的加剧②西方文化的渗透 ③崇洋风气日盛④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 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 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 B.民国 | C.清朝 | D.新中国 |
某学校高一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需要收集相关的历史史料。小组长列出了主要研究的大事:① 太平天国运动② 国民大革命运动③ 中共的诞生④ 维新变法⑤ 五四运动⑥ 辛亥革命。这一罗列引起了争议,请帮他选择
正确的事件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