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
B.不知为不然后松柏之后凋也
C.温而知新善学者假人之长
D.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说:
(2)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愠:
(3)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而:    殆: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             ,             ,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逐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
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诸暨市。②陇:通“垄”,田埂。③蹊:践踏。④执策:“策”通“册”,拿着书。⑤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灭的灯。⑥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⑦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

A.牵牛来责蹊田
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冕小儿,恬不见
毒之乎(《捕蛇者说》)
C.久,母思还故里
君将哀而生乎(《捕蛇者说》)
D.自古冠服随车后,

坚执锐(《陈涉世家》)
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哪一个与“安阳韩性闻而异之”中的“异”字用法相同 ()

A.其一坐于前 (《狼》) B.固以之矣(《陈涉世家》)
C.猛浪若(《与朱元思书》) D.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已而复如初。
②听已,辄默记。
选文第一段写了王冕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阅读《岳阳楼记》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啮人 B.太医王命聚之
C.全石为底 D.扶苏数谏故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②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选文第③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 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

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题。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曰:“饶去杭几二千里,比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曰:“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⑤妻子以代公偿。”行省防悟,都中乃得免。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释】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字符俞,元代官员,官至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鬻(yù):卖。
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杂然而前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饶杭几二千里 (4)能忍死以待乎!
用“\”为下面句子划节奏(限两处)
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妻子以代公偿。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 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粜。
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降米价,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段文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何反应,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弟子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增加)尺寸(微博的利益)。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节选自《三国志》)
用“∕”标出下列句子停顿的位置。(只标一处)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不使内有余帛
解释下列句中倾斜的字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三臣于草庐之中
仰于官负陛下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C.以负陛下 D.以天下为己任

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及卒,如其所言。
甲文中“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在乙文中体现在哪些事上?并简要分析诸葛亮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王孙满对楚子》,完成下题。
楚子伐陆浑(地名)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 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
【注释】①鼎:即九鼎。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②不逢不若:不会遇到不顺的东西。逢,遇。若,顺,顺从。③休:荫庇,保佑。④休明:美善光明。⑤止:限度,极限。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定王使王孙满楚子()②大,轻也()
民入川泽、山林()④世三十()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用能协于上下,承天休

A.醒能述文者(《醉翁亭记》) B.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C.杀之应陈涉(《陈涉世家》) D.可一战(《曹刿论战》)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楚 子 伐 陆 浑 之 戎 遂 至 于 雒 观 兵 于 周 疆
翻译下列句子。
⑴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译文: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
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周大夫王孙满由楚王问鼎敏感地意识到了 ,就以享有天下“ ”的妙论摧毁打击了楚王的嚣张气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