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共13分)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号划分句间的停顿
予 谓 菊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之 君 子 者 也
解释加点的字
(1)谈笑有鸿                         (2)无案牍之                  
(3)陶后有闻                          (4)可爱者甚蕃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课文理解
两篇文章都采用      (1)      的手法,甲文借“陋室”颂扬了君子                      
    (2)     ,乙文用“莲花”象征君子        ( 3)         的美好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②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所著书,颇行于世。(选自《明史》,有删节)
【注】①刊落:削除,删去。②衔:怨恨。③渎:轻慢。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⑴监司大骇,之校书() ⑵使者善遇之()
⑶自负才名不肯耳()⑷使者下阶谢,乃()
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预刊落以试悦

A.何不试之以足 B.何以都不闻消息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太祖常劝以读书

翻译下列句子。
悦不迎,岂有恙乎?
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 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折蛇行 ()②以其境过()
流数十步 ()④不可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
【甲】文
【乙】文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①。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绡縠:xiāo hú泛指轻纱之类的丝织品。
解释加点的字词的意思。
(1)予使契丹 (2)时新雨霁
(3)相数丈 (4)立涧之东西
与“逾山去”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 B.远嫌避怨
C.则事不举水利不兴矣 D.乃记之

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了()
虹的变化 B、虹的形成 C、虹的变化和形成
翻译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出声。如者十年。一日,自觉豁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①国朝:指清朝。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遂暗记不出声复: ②如者十年是:
③自觉豁然:托词因病废学者或:
下列句中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虫旧曾有 B.是吾剑所从坠
C.故时有物外 D.学而时习

翻译下列语句。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下列句中与“其虫旧曾有之”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飞漱其间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间千二百里 D.而置之其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为两段 ⑵土人之“傍不肯”
翻译下面的句子。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