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 |
|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 |
|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
|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 |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
| A.在细胞膜内外侧对称分布 | B.是不能运动的 |
| C.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 D.在细胞膜内侧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 |
下列物质或细胞结构中,没有核糖参与组成的是()
| A.转运RNA | B.质粒 | C.核糖体 | D.ATP |
(多选)下图是表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若该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4是杂合子 |
| B.Ⅲ-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
| C.Ⅲ-6与正常女性结婚,女儿与儿子的患病概率相等 |
| D.Ⅲ-8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孩子患病的概率是1 |
某种鼠中,皮毛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基因A或b纯合会导致个体在胚胎期死亡。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互间独立遗传。现有一对表现型均为黄色短尾的雌、雄鼠交配,发现子代部分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则理论上子代中成活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
A.均为黄色短尾
B.黄色短尾:灰色短尾=2:1
C.黄色短尾:灰色短尾=3:1
D.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6:3:2:1
(多选)已知细胞畸变率(%)=(畸变细胞数/细胞总数)×100%。
下图表示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及不同处理时间对黑麦根尖细胞畸变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秋水仙素诱发细胞发生畸变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 |
| B.时间相同条件下,秋水仙素浓度与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成正相关 |
| C.浓度相同条件下,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与秋水仙素处理时间成正相关 |
| D.若要提高黑麦根尖细胞的畸变率,可采用浓度为0.15%的秋水仙素处理24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