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间,由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
③“东方红一Ⅰ”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在□□□□中填上的词应该是()
A.圈地运动 | B.“光荣革命” | C.启蒙运动 | D.工业革命 |
据学者研究,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世界生产的白银可能有一半或至少三分之一流入中国。这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政府鼓励对外贸易 | D.商帮经营范围扩大 |
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这个变化说明( )
A.分田到户的小岗村道路不利于中国农业现代化 |
B.分田到户的小岗村做法不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
C.分田到户没有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
D.小岗村走合作经济的道路是历史的倒退和否定 |
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
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