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七年级学生小明的成长日记片段,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我自从升入初中后,心里总是灰溜溜的,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班级中有很多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的同学还有自己的特长,有的能写会画,有的能歌善舞,我很自卑,感到很迷惘。
(1)请你为小明指点迷津。
片段二:面对单元考试,许多同学都有心虚的感受,有的同学甚至“头晕眼花,胆战心惊”。
班主任这样开导我们:当你走进考场的时候,你一定要默默地念三遍“没有我不会的题”。
(2)班主任的话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什么样的心理品质?
(3)请说说这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会有什么影响?
片段三:小红和小丽是我新结识的同学。上小学时,小红是班长,小丽是副班长。今天在班干部的竞选中,小丽被选为学习委员,小红却没能成为班干部。小红很伤心,发誓再也不理小丽。
(4)小明该对小红说些什么?
片段四:我们班的小李在与晓晨竞选班长中失利,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在同学中间散布谣言,说晓晨是因为爸爸妈妈给老师送礼才当上班长的。
(5)小李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6)请你运用有关法律知识向晓晨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
片段五:半个月前我骑车摔断了胳膊,有同学来看望我、打来鼓励的电话、还帮我补习功课,我特别感动。渐渐地,我也变得爱关心、帮助别人了,我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和文艺委员一道出黑板报,还主动承担了班级里自行车排放管理的任务。我觉得我自己变得精神饱满,变得快乐幸福,变得自信乐观起来,学习成绩也更出色了。
(7)第一、第二句共同体现了什么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去落实这一观点?
(8)第二、三句共同体现了什么观点?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加强沟通】
小敏总是与妈妈作对,天冷了,妈妈让她多穿件衣服,她偏不;妈妈让她做家务,她总是敷衍了事,而且动不动就说“你烦不烦呀!”妈妈对她的关心她都一概否定。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敏故意与妈妈“作对”说明了什么心理?长此以往,有何危害?
(2)与父母沟通要掌握哪些基本要领?
(3)请为小敏支招,与父母交往需要掌握哪些艺术?
【孝敬父母】“母亲”这个词简单而又伟大,它饱含着希望、爱戴以及人类心灵中所能包容的一切温柔、甘美和甜蜜,母亲,她就是生活中的一切。
(1)图中的做法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一种传统美德?
(2)我们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
(3)作为中学生,我们如何继承这一传统美德?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资阳卷)】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的12月4日设定为“国家宪法日”,并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材料一: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此外,我国在制定普通法律时也大都明文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原则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等。
(2)请你运用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祖国”的有关知识回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达州卷)】2014年9月28日,香港少数激进分子为争取他们所谓的“真普选”,骤然发动了以瘫痪中环为目标的非法“占领中环”行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占中”势力借口“高度自治”而排斥中央对香港的管治权,大肆散布“港独”言论,甚至公然以非法方式与中央政府对抗。
(1)“占中”势力的言行违背了党和政府的哪一项基本方针?
材料二: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普选问题和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决定从2017年开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实行以提名委员会方式产生候选人的办法。“占中”势力要求“收回人大决定”。
(2)请你从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角度,驳斥“占中”势力要求“收回人大决定”的错误。
材料三:一些青年学生在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势力的蛊惑下,自以为在行使自己的权利,为“公民抗命”,从而参与了非法“占中”行动。“占中”者们在多个地点强行设置路障,占据部分交通干道和公共地带,严重影响人们使用道路的权利,很多店铺经营受到干扰不得不停业,一些银行的营业网点也只能暂时关闭,香港的法治和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3)请运用八年级《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内江卷)】
材料一: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材料二:获得财富的手段,有合法与非法之分;支配财富的方式,有正确与错误之别。财富的获得与支配,需要在法律天平上检验,用道德标准去衡量。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创造财富,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
(2)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我国应坚持和完善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如何使财富的获得与支配经得起法律天平的检验和道德标准的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