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甲,小明将金属盒逐渐浸入水中越来越深的位置,在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时: .
(2)小明准备了一杯水和一杯浓盐水,想要探究液体内部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他的操作办法是: .
(3)小明想得到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定量关系,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图乙中的液柱模型推导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
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实心圆柱体浸入两种不同液体中,在这过程中,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离液面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已知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液体甲的密度ρ甲大于液体乙的密度ρ乙,容器足够深,液体不溢出。)
表:
液体甲 (密度ρ甲)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距离h(厘米)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
测力计的示数F(牛) |
9 |
7.8 |
6.6 |
5.4 |
4.2 |
3 |
1.8 |
1.8 |
|
液体乙 (密度ρ乙) |
实验序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距离h(厘米)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
测力计的示数F(牛) |
9 |
8 |
7 |
6 |
5 |
4 |
3 |
3 |
根据题意和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
1圆柱体的重力为牛。
2分析实验序号2、3、4、5、6(或10、11、12、13、14),测力计的示数F与距离h的关系,可以初步得出:;进一步分析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F与距离h的变化⊿h的关系,⊿F与⊿h的关系是。
3分析实验序号7、8(或15、16),可以初步得出,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增大距离h,测力计的示数F大小(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④分析实验序号2与10(或3与11,或4与12,或5与13,或6与14)可以初步得出:同一圆柱体浸入不同液体中,当距离h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有关。
某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使用“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和标有“0.22A”字样的小灯泡,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他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小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4.5伏。该同学换上同规格的小灯泡后再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小灯正常发光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恰为最大阻值的一半。则:电源电压为伏;小灯炮的额定电压为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为瓦;如果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在焦距为15厘米、25厘米或3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50厘米刻度处,如图所示。实验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为了方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各种可能,根据题中条件,应选用焦距为厘米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找到清晰的像后,继续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后,应将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不仅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而且能;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探究;如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验证,如果量筒中液体的密度为ρ,实验结论成立,则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是F1-F2=
(用图示实验中测量值表示)。
某同学由电流的磁效应想到:“电能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他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条件”。把铜棒AB、演示电流表和电键连成电路,闭合电键后,将铜棒AB在磁场中多次运动时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
磁场方向 |
导体AB的运动方向 |
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 |
1 |
上N下S |
向右运动 |
向左偏转 |
2 |
上N下S |
向左运动 |
向右偏转 |
3 |
上N下S |
向上运动 |
不偏转 |
4 |
上S下N |
向下运动 |
不偏转 |
分析表中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
①实验中,通过观察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
②闭合电路,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