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未几,火起, 众大愤,始知曹将烧死学子,以为泄怨计。”而亲历者杨振声在《回忆五四》中说:“(学生)搜索到下房,有人发现半桶煤油,就起了‘烧这些杂种’的念头。”这说明()
| A.报刊报道比回忆录真实可靠 |
| B.两位作者政治立场截然相反 |
| C.该报意在淡化学生的责任 |
| D.回忆录加入个人猜测因素 |
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
| 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 |
|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 |
| 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 A.秦汉 | B.隋唐 | C.两宋 | D.明清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
| B.中央集权的加强 |
| C.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
|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
|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 C.中国古代农业讲求精耕细作 |
|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