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社会的变化,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摘编自董仲舒 《春秋繁露》等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4分)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凡是在贵族阶级显赫不可一世的国家里,除去专制的暴力和对人民的压迫以外,还有什么?”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博马舍在他写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中借主人公费加罗之口以仆人身份对他的贵族主人说:“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多么洋洋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享受?除去在从娘胎里走出来时用过一些力气为,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我呢,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学问和手段,就足够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还有富余。您居然想跟我来争夺果实!”
材料三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读过博马舍的剧本后惊呼:“这个人嘲笑国家中所有一切应该受尊重的事物。这个剧本上演就会产生危险,它会导致拆毁巴士底狱。”
————以上均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主要思想。据此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基本态度。
(2)由路易十六的“惊呼”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3)上述材料提供的思想主张对促进法国社会变革起了什么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 ”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三千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明治维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材料三对戊戌变法作出的评析,你是否认同?说明理由。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最伟大的思想成果,它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虽然经历了二战后短暂高涨,但到20世纪90年代却出现了重大挫折。请回答:
(1)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非偶然。
(2)对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你是如何看待的?
(3)结合当今中国的现实,请你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一下简要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非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材料三最近在各地上演的好莱坞大片《2012》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抗震救灾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形象,打破了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人一直被塑造为拯救世界英雄的惯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举例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否实现。
(2)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并指出
“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3)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得《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英国两院国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说近代英法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
(2)材料二中的“仿制品”指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的?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还包括什么?
(4)从古往今来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中,你应得到怎样的认识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