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亚洲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气候类型名称。(2分)
① ②
(2)试分析①②两种气候的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成因上都是 造成的,表现在气候特点上,夏季都是 . (2分)不同点表现在冬季的气候特点上:(2分)
①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③④两种气候在气候特点上的相同和不同点:(3分)
相同点: 不同点:③有明显的 ④是 。
(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主要是受 因素的制约。(1分)
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是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2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判断理由是(2分)
(2)该农业类型主要分布在(发达或发展中)国家
(3)该农场这种生产方式的优点是()
A.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上互惠互利,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
B.畜牧业和种植业时间上互补 |
C.农场经济收入不稳定 |
D.过度消耗土壤肥力 |
(4)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该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图13、图14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3分 )
(2) 从图中看出,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中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人口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 ,其原因是存在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经济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负担系数= (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至64岁人口数)×100%。读1950年-2050年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期达到顶点在_______年前后,此时的人口负担系数约为__________。
(2)据图可知,日本“人口机会窗口”期长约为________年左右。
(3)关于“人口机会窗口”期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
A.由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为传统型
B.三个国家在“人口机会窗口”期劳动力充足且工资低廉
C.“人口机会窗口”期以后,15岁至64岁的人口比重下降
(4)“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 (2分)
41.(28分)图9中,甲图为孟加拉国等高线图,乙图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贾木纳河的一段的辫状河道,丙图为孟加拉国水稻种植季节示意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