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江苏省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的人口和10%的经济总量,生态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2003年初,绿色江苏建设的号角吹响。“十一五”期间,全省就新增植树造林面积909万亩,超过了2002年前30年总和。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4.8%提高到20.64%,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增长速度是全国同期的3倍。“十二五”绿色江苏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完成新造林300万亩,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
结合所学《生活与哲学》中“世界的物质性和规律的客观性”的有关知识,说明“绿色江苏”建设的合理性。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型思维方法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国未来五年规划的建议引人注目。建议指出:要全面评价我国发展现状,既要看到发展成绩的大一面,又要看到发展水平不够高的一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更加关注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不仅“国强”,更要“民富”。
请你谈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中国未来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了那些哲学道理。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中国的“航天精神”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焦点。材料一: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航天人的严谨让我们感动。
材料二:随着“嫦娥工程”的成功,面对科技界有可能出现的盲目升空探测热的状况,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81岁的孙家栋清醒地认为:中国的航天人“既要有雄心壮志,又要实事是,璐谩驽实实一步一步走。”不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冒进,只会花了学费又没买着经验。
材料三: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双想”几乎是每个航天人发射前都会做的一件事:即回想迂去工作中.有什么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预想真正发射时可能会出现的意外状况,如何应对。发射不到,双想不止。
请结合材料谈谈中国的“航天精神”给你怎样的哲学感悟?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越来越多灾后重建重生的故事感染着人们。
材料一:刘刚均,在地震酌非常态情况下,无麻醉切断了一条腿,勇敢自救,虽一度沉沦,但最终重新站立,走出一条自主创业、真诚为民服务的道路。
材料二:刺绣女钟思琪是生产自救的模范,她抱定“我们要靠的永远都是自己”的信念,带领同村其他绣女们坚强地站了起来,依靠刺绣这门传统手艺在灾后重建中未显身手,在穿针引线中重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绣出了美好的未来。
(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材料中展现的精神的共同内涵是什么?
(2)当今社会,弘扬这种精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培育这种精神?

材料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抗震救灾动员会。万千子弟兵立即奔赴灾区,自愿者从各个方向进入抗震第一线,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共同唱响了一首“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雄伟赞歌。
材料二:财政部通知要求,灾区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截至4月20日,中央财政已下拨青海抗震救灾资金5亿人民币,用于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济、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学校复课、损毁实施修复等方面。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财政有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党和政府为什么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抗震救灾动员令?

农民王某,一家五口人,1976年全家收入300元左右,全家住两间土屋,从生产队里分的口粮仅够吃十个月,家中值钱的大件只有一台收音机、一台缝纫机。现在,他家年收入粮食4000公斤,还养了猪、牛、羊等;一个儿子上大学,年收入1.8万元,盖了一座三层小楼,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还安装了电话。
(1)王某一家的家庭消费在改革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是什么原因使王某一家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3)在当前情况下,王某一家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