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虽然只有230多年的历史,但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现在被称为世界“超级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为了使叛乱各州失去战斗力,林肯政府发表重要宣言,规定:(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宣言的发表是南北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宣告结束,从而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如果美国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美国就不可能成为20世界的第一强国。
──《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是什么?请简述该文件的主要内容?战争中领导北美人民的领袖是谁? (6分)
(2)材料二中的“宣言”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的“那时”指的是哪一年的元旦?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指什么?矛盾焦点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7分)
(3)美国成为世界强国,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2分)
【改编】唐朝具有繁荣和开放的特点,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许多国家还有“唐人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开创了怎样的社会局面?为此,他在用人政策、政治制度、赋役制度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主要措施?(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请举出她完善科举的两项措施。
(3)举两例具体史实说明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唐朝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2)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3)请写出隋唐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4)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分析一下隋唐时期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
【原创】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1)图1中的广州、厦门、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哪次战争后对外开放的?图2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得益于中共哪次会议的召开?
(2)对比两幅地图,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3)从图1到图2反映了我们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材料三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上述三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 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三项)
(2)材料二 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 是哪一年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总路线?你如何评价这个总路线?
【原创】九年级2班同学在开展一场主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比一比】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上述表现反映了什么事实?我国为改变这一状况,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想一想】
1952——1965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2)说说从B点到C点,我国的农业产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如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一说】
(3)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文化大革命十年通常我们称之为“十年内乱”,通过对这“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议一议】
(4)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