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九年级2班同学在开展一场主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比一比】
项目 |
中国(1952年产量) |
印度(1950年产量) |
美国(1950年产量)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1)上述表现反映了什么事实?我国为改变这一状况,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想一想】
1952——1965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
(2)说说从B点到C点,我国的农业产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出现如此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说一说】
(3)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是以史为鉴,文化大革命十年通常我们称之为“十年内乱”,通过对这“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议一议】
(4)通过对这个主题的探究,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出现过一些失误,请你说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冷战结束后,新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胡锦涛说: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和平发展的旗帜。——新华网
材料二:2012年6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们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体系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区域协作加强,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信息技术作用越来越大。——新华网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冷战中针对欧洲的经济困难,美国实施了什么计划?
到6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立了什么组织?冷战结束后世界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局面?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有何影响?
全球化进一步发展,我国应如何应对,请出谋划策。
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部地区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感同身受。中国商务部14日的消息称,为支持日本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中国政府将向日本政府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近代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标志事件是什么?为发展资本主义,日本在“殖产兴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二战后,哪些因素促成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我们为什么还要为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
注:大家熟知的《敕勒歌》原为高车族创作,后来被译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敕勒歌》才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举例说出商鞅之法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请就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胡人汉化”各举一例。
综合问答题。
【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材抖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有何共同作用?
材料三中“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指什么事件?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材料四 ……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中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材料四中“高潮”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1分)
【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
材料五 1933年底,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写道:“如果您成功的话,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将在各处试行,而我们将以您就职的那一天作为新纪元的第一页。”
──摘自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大国崛起·美国》你认为“新的和更大胆的方法”是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主题总结】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调整】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作品《西斯廷圣母》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二:“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请回答:材料一中圣母表情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思潮?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什么?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它对近代中国哪几个民主运动的产生了影响。
材料三指出“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真正使工人阶级第一次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又是什么事件?(2分)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思想解放运动与历史发展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