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蜗牛和青蛙一不小心都掉到了一口井里。
蜗牛决心爬出去,可是井壁很滑,爬三步退两步。它毫不灰心,一步一步地向上爬着。
青蛙看蜗牛爬得很吃力,就劝蜗牛说:“像你这样进三步退两步,到什么时候才能爬出去?别费这个劲了,听天由命吧!”蜗牛满怀信心地说:“不怕慢,就怕站。我虽然爬得很慢,但前进一步,就离井口近一步。只要坚持下去。”说完,它又不停地向上爬。
天渐渐黑了,青蛙坐在井下,先是“呱呱呱”地叫个不停,后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当它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黎明。它抬头望去,蜗牛已登上井台。蜗牛望着那广阔无际的蓝天和大地,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而青蛙仍旧坐在井下,只能低头叹气,或者抬起头仰望蓝天。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2)蜗牛进三步退两步,那是因为( );蜗牛能爬上井台,那是因为( )。
(3)在画横线字的正确解释上画“√”。
毫不灰心:A.长而尖的毛 B.长度单位名
C.货币单位名 D.数量极少,一点
广阔无际:A.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B.时候
C.彼此之间 D.当,正逢这个时候
(4)在文中用“_______”画出蜗牛爬出井台决心大的句子。
(5)你从蜗牛和青蛙的行为中,想到了什么?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的一天,一早就下起大雨。北戴河文化馆里,图书管理员小王在空荡荡的图书室里,隔窗望着外面的风雨。
突然,电话铃响了。小王拿起话筒。打电话的人说要借一本世界地图和几本书,研究一个问题。小王抱歉地告诉他:“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您如果需要,可以到图书室来看。对不起。”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
外面的风雨是那么大,图书室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不会有人来借书了吧?”小王正想着,忽然,图书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屋里。他手里的雨伞流着水,挽起的裤脚已经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着向小王走来,请她把世界地图和几本参(cān chān shēn)考书借给他看看。这时,小王的双眼吃惊地瞪圆了。
“啊,您,周总理!”
周总理朝(cháo zhāo)她点点头。
小王的心里又后悔又难过,她喃喃地说:“真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是您。您工作这么忙还亲自跑来……”
“哎,小同志,你把图书管理得很好嘛!”周总理笑着回答她,“有一套制度,这样很好。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情。”
周总理说完,接过小王捧来的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
小王看着周总理那专(zhuān zuān)心读书的身影,心潮就像外面的风雨,更像风雨中起伏的海浪。
周总理查阅完资料,站起来,同小王握手告别,勉励她说:“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呀。”
这时,风更猛,雨更大了。敬爱的周总理打起雨伞,推开门,又冒着风雨走去。小王激动地目送着周总理,心里在呼唤着:“美丽的北戴河,永远记住这件平凡的小事吧!”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
(2)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近义词。
吃惊——后悔——难过——
认真——平凡——忽然——
(4)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画出文中三处写雨大的句子,体会这样写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山里的对话
泉水一点一点地滴在一块大石头上。石头对泉水说:“你这软弱的东西,别来碰我。”泉水说:“你说我软弱吗?我还想在你身上打出一个洞来呢!”石头笑着说:“你真有这样大的本领?那么就来打吧!”泉水说:“好,你看着吧!”它一点一点地滴,滴了一年又一年。过了很多年,真的把石头打出了一个洞。
(1)本文写了( )和( )的对话。
(2)选择正确答案,画“√”。
本文告诉我们:
A.不要骄傲。( )
B.微小的力量积蓄起来就是伟大的力量。 ()
C.不要讽刺他人。( )
(3)想一想,最后石头会对泉水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们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象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了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的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那些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很快就模仿了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牢固呢?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各个地方。建筑师们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这种“薄壳结构”的屋顶。
此外,人们还模仿大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模仿一些大树、麦秆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塔、楼……
广大生物界可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人类模仿哪些生物制造了什么?(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介绍鲸、鸡蛋壳及蜻蜓时,抓住了哪些可以模仿的特点?人类利用这些特点,都解决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仿生造物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小乌龟
我家阳台的水缸里养着一只小小的乌龟。它全身乌黑,有点像三角形的脑袋常常缩在龟壳里,它的头颈能伸能缩,当它伸出来时,便可看见两颗小眼睛,闪闪发光。胸和背的壳非常坚硬,上面还有格子条纹,就像古代的盔甲,用来保护自己的皮肉。它的身体两侧各有两脚,如同钩子似的爪子又尖又硬,哪怕在你身上轻轻一抓,也会留下几道白印子。在它的身后,拖着一根上粗下细的尾巴,可有趣了。
(1)这段共有__________句话。
(2)这段话主要介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家阳台水缸里养着一个小乌龟,作者先写小乌龟的__________,然后写乌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小乌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教一日闲过
著名画家齐白石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不教一日闲过。”他九十岁的时候,还坚持每天作画,并规定自己一天至少画五幅。
齐白石过生日那天,来了很多祝寿的人,齐白石笑着招呼着客人。当最后一批客人离开后,已经是深夜了。他忙了十多个小时,加上年纪大,身体很疲倦,便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天,齐白石一大清早就起床了,一头扎进画室,摊纸挥毫,一幅接一幅地画着。家里的人劝他说:“该吃饭了。”“别急。”他头也没抬,仍在不停地画。
画完了五幅,他才去吃饭,吃过饭后,他又走进画室,继续作画。家里的人有点着急,怕他身体吃不消,对他说:“你不是已经画过五幅了,怎么又画个不停?”
“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齐白石解释,“今天追画几张,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他又十分认真地画了起来。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五副画( )祝寿( )摊纸挥豪( )
(2)你怎样理解“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