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句子,回答问题。
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瞻仰”是什么意思?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五星红旗在首都北京徐徐上升,这标志着什么?
开心阅读。
这是一只(非常十分)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穿着披着)灰褐色的羽毛,嘴尖尖的,嫩黄嫩黄的,上面还有一撮灰褐色的绒毛。它眼睛虽然很小,但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特别有神。鸽子翅膀上的羽毛有点(特别特殊),灰褐色上罩着一层绿莹莹的(光泽光芒),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这时鸽子张开了翅膀,呼扇了几下,看上去真像两把五颜六色的扇子,美丽极了。鸽子的脚是红色的,爪子尖尖的,脚踝上还套着一个塑料圈。听老师介绍说,那是脚套,是信鸽的标志。
1.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2.作者是按照( )的顺序把鸽子的样子写清楚的。(填序号)
A.嘴、眼、羽毛、翅膀和脚。 | B.羽毛、嘴、翅膀、眼和脚。 |
C.翅膀、嘴、眼、羽毛和脚。 | D.羽毛、嘴、眼、翅膀和脚。 |
3.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写的。
4.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第二层的层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fù bù( )的羽毛像赤褐色的chèn shān(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看拼音,填写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尖又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浅绿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翠鸟身体的颜色鲜艳时,先写_________部;后写_________部;再写_________部,顺序清楚。其中,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翠鸟描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之情。
美文品读。
宋徽宗考画师
宋朝皇帝宋徽宗酷爱绘画艺术,他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而且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一次,画院招考画师,宋徽宗出了一道题:深山藏古寺。要求前来应考的画生照题作画。画生们的画交上来后,宋徽宗当着群臣的面评画。看着一张张的画卷,他眉头不展,只是摇头。原来,有的画面是一座古寺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的画面是古寺的顶角在高山密林中露出……突然,他的眼睛一亮,满脸露出惊喜之色。他左手捋(lǚ)着短须,右手拿着画,边看边大声赞道:“好画!好画!切中题意,构思巧妙,此画终于把古寺藏住了。”只见这张画面上,山峦起伏,一条曲折的蜿蜒山路一直伸到山脚下,一股溪水从山脚下流过,一个老和尚正在溪水边挑水。整个画面简洁流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宋徽宗高兴地把这幅画的作者列为第一名。
1.用“”画出描写宋徽宗神情的句子。
2.读了短文,你觉得被宋徽宗定为第一名的画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片断,回答下列问题。
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楚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
1.“两个徒弟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请写下来。
两个徒弟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句子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文品读。
兔子和乌龟
有一只兔子,曾经在其他动物面前夸耀自己赛跑的速度。“谁都没我跑得快,”他说:“我要使出全身的劲和你们比赛,你们谁来?”
一只乌龟平静地答道:“我接受你的挑战。”兔子说:“这个玩笑开得太有意思了,我能一边绕着你跳舞,一边跑完全程。”“等你赢了再夸你的口吧,咱们来吧。”乌龟说。
动物们确定了赛跑的路线以后,比赛就开始了。兔子向前一窜,就不见踪影了。可是没多一会儿,他就站住了。为了显示一下自己对乌龟的蔑视,他竟然躺下睡觉了。
那只乌龟呢,虽然走得很慢,可他不停地走啊,走啊。当兔子从梦中醒来的时候,他发现乌龟已经接近终点了。他不可能再追上乌龟了,这场比赛兔子失败了。
这时,乌龟说:“走得慢也能赢得胜利,只要你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1.找出这则寓言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_”把表现兔子骄傲自满的句子找出来。
3.读这篇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