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小木屋。(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文章中水罐共有几次神奇的变化?
                    
(2)按水罐的变化顺序排列句子。
( )金水罐。
( )银水罐。
( )空水罐。
( )装满清水。
( )跳出钻石。
(3)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字组词。
小姑娘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咽(yàn):           
咽(yān):           
咽(yè):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主要歌颂了什么吗?
                                 
                                 
(5)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            )等。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短文,完成练习。
将军和士兵
月光似水。
枪刺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威严地站在哨位上。
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哨兵精神振作地迎接将军的到来。
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几十年戎马生涯铸就的威严口吻发问:“想不想家?”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假话!”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
哨兵的腿发抖了。他知道,眼前这位威严的将军是战争年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报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
随从的士兵们和哨兵被震住了。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谁敢说这样的话?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还显稚嫩的肩,“记住,想着家乡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
将军走了。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1)读短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口吻 ( )的肩膀 ( )的哨兵
( )的月光 ( )的眼睛 ( )的寒光
(2)“士兵的眼睛湿润了”这句话中“湿润”的正确含义是( )
A.士兵知道自己错了,表示悔改。
B.士兵想起了家乡的亲人而难过。
C.士兵被将军的真情打动了。
(3)士兵说为了革命不想家,这是假话,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用“______”画出。
(4)“随从的士兵们和哨兵被震住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家哪来的国?”的意思是( )
A.没有家才有国。
B.没有家就没有国。
C.有家就没有国。
(6)读读短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与时间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做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piān(篇片偏)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mián(棉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晚上10点到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醒来后又继续工作。
一年到头,鲁迅很少休息,即使在过年过节时,鲁迅也和平日一样辛勤地工作。他常常在每一年的除夕写作,翻译,编集一年中所写的文章。如:1925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一本《华盖集》,写了1200字的《题记》;1932年的除夕夜,他编成了《南qiāng(腔强枪)北调集》,写了1000多字的《题记》;1934年的除夕夜,他翻译了西班牙作家巴罗哈的小说《少年别》,还写了译后附记;1935年的除夕,也就是鲁迅生前的最后一个除夕,他又编了《且介亭杂文二集》,除写了《序言》外,还写了长达近万字的《后记》。此外,鲁迅还常常利用每年的除夕整理日记或计划来年的工作。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miǎn(免缅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惰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根据拼音与文章内容,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
(2)第2自然段中画“______”的句子起什么作用?请在其他段落中用“”画出一句起相同作用的句子。
(2)先摘录文中鲁迅先生形容时间的一个比喻句,再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写一个关于时间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查字典理解“逝世”一词的含义及用法,体会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不同人、不同情况的“死”有着不同的说法。请试着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_______称为“牺牲”。②___________ 称为“遇难”。
③___________称为“夭折”。④___________称为“驾崩”。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已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1936年,他成为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在美国,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儿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又强烈地躁动起来:早日回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有人劝他说:“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研,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的就是祖国能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时,他已下定决心,随时准备回国。
听说钱学森要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的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
(1)在下列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待遇 ( )的生活 ( )的条件
( )地躁动 ( )地说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黑暗——( )贫穷——( )动摇——( )
(3)理解“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赞颂了钱学森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打两口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这样一来,六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
(1)认真读懂这段话,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①因为居庸关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②因为八达岭____________,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两种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不同设计的,它们的好处在于__________。
(2)摘录使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