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三
材料四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和“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2)依据材料二,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3)从材料三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
材料一: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值得玩味的。
材料二 : 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大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
材料三 : 地缘是一个无可否认的原因。比利时的弗兰德尔与英伦岛隔海相望,此地就成为英国与大陆贸易往来的集散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
(2)材料二的描述的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三是否有矛盾?为什么?
16世纪开始,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大西洋东岸;19世纪下半期开始,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从北大西洋东岸转移到了北大西洋西岸。
(1)概括指出导致这两次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
(2)运用经济常识,联系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说明应怎样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拿破仑征俄失败)国内群众……厌倦征服。……在国外,各族人民辗转于军事枷锁之下,屈辱顺从的王朝企图奋起反抗。人人心怀不满。
——《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更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
——引自克莱芒•罗歇《蒲鲁东关于拿破仑一世的未发表的手稿》
材料三:拿破仑的霸权完全是以武力为基础的。当战争把他所有的军队在西班牙、俄国(1812年)德国(1813年)先后吞噬后,拿破仑的帝国崩溃了。
——《法国史》
材料四:谁能预料到这位1800年的开明之士(拿破仑)会变成18年和1813年的疯子
呢?……随着权力来的,总是一种不可救药的狂吼。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所述归纳拿破仑失败的原因。
(2)材料二对拿破仑失败原因的分析哪些是不对的?请说明原因?
(3)材料三中的分析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材料一 : 工业革命的主角——蒸汽机,是经验和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工场手工业生产,主要靠人力和经验为主的技术;以机器为主的大工业生产,需要用自然力代替人力,这就得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大工业就把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生产能力,从此科学在系列产品中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简明科学史话》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得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有影响有才干的技工完成的。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有了更重要的作用。渐渐地,他们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制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一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1)材料一主要阐述了一种什么关系?试简要表述这种关系?
(2)材料二对这种关系作了什么重要的补充?
(3)对材料一中所说的“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角”,你如何理解?
(4)联系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
——摘自英国的《星期天评论》
材料二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
——摘自威尔逊演说(1916年7月10日)
材料三: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些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一摘自威尔逊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
运用有关地理、历史、政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普鲁斯是当今_____国中的较大的国家之一。
(2)德国的____河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的内河航道.该河河谷也是德国农业最发达地区。
(3)德国在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____,诗人____,音乐家____等。
(4)材料一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5)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分析美国参加“一战”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
(6) 对此你有何认识材料三掩盖的实质问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