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不得人心,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可见,他认为社会财富的分配应
①兼顾道义与公平 ②持自由放任态度 ③采取平均主义 ④关注社会底层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新华社在迎接十七大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八十六年回眸》一文中用以下 一些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灯塔指引星火燎原进京赶考 |
B.力挽狂澜进京赶考日出东方灯塔指引星火燎原 |
C.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 |
D.力挽狂澜日出东方进京赶考星火燎原灯塔指引 |
观察下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A.17周年 |
B.29周年 |
C.28周年 |
D.36周年 |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从根本上说明当时中国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
C.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成功 |
D.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
胡汉民在自传中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进行总结:“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大定,所谓‘民
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对这个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共和观念尚未为民众普遍接受 |
B.创建民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
C.民众对“民国共和”理念理解上的偏差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
D.民主共和不适合中国国情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
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新的着重点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戊戌变法,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C.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技,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