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口多少往往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该表可以说明
|
上游 |
中游 |
下游 |
西汉 |
15.3 |
10.1 |
13.6 |
东汉 |
16.0 |
14.2 |
12.4 |
唐代 |
13.99 |
9.81 |
15.87 |
北宋 |
21.4 |
13.8 |
23.6 |
南宋 |
27.2 |
14.8 |
22.7 |
明代 |
11.1 |
24.2 |
93.6 |
清代 |
65.6 |
132.8 |
326.8 |
历代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人/平方公里)——根据侯家驹《中国古代经济史》等改编
A.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长江流域的发展是先西部后东部
C.明朝时期我国经济全面衰落
D.我国政治重心南移的过程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 | B.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
“配料调色细且精,塑形绘影艺超群;方知日用寻常品,曾费劳工无限心……瓷都跃进今方始,量质都须加倍成。”该诗描写的是
A.长安 | B.开封 | C.北京 | D.景德镇 |
下列关于中国丝织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②唐代开始丝绸远销欧洲
③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丝是元、明、清时期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
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 | D.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
下图中的生产工具发明于
A.春秋 | B.战国 | C.西汉 | D.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