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图①装置精炼铜,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
| B.图②装置中盐桥中的Cl-移向乙烧杯 |
| C.图③装置中钢闸门可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受到保护 |
| D.图④两个装置中通过导线的电子数相同时,消耗负极材料的物质的量不同 |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
|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
|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Sn,Sn为正极有气泡生成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 A |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 H2SO4溶液 |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
| B |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2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
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
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
|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
| C.图③表示在1 L 1 mol/L 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 |
| 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CO2与滴加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
|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前者较弱 |
|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
|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
关于常温下pH = 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H-) =c(Na+) + c(H+) |
| B.由水电离出的c(OH-) = 1.0×10-12 mol·L-1 |
| C.与等体积pH = 2的醋酸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 |
| D.与等体积0.01 mol·L-1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 c(NH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