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基因A、B、C分别控制酶Ⅰ、酶Ⅱ、酶Ⅲ的产生,这三种酶共同作用可将一原本无色的物质转变为黑色素,即无色物质X物质Y物质黑色素。若两亲本基因型均为AaBbCc,则子代中能正常合成黑色素的个体的几率是
A.1/64 B.3/64 C.9/64D.27/64

用纯种高茎黄子叶(DDYY)和纯种矮茎绿子叶(ddyy)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1植株及其上结出的种子中能统计出的数据是

A.高茎 黄子叶占3/4
B.矮茎 绿子叶占1/4
C.高茎 黄子叶占9/16
D.矮茎 绿子叶占1/16

已知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1/200。现有一表现型正常的女人,其双亲表现型均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该女人和一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男人结婚。试问,生一个白化病孩子的概率为

A.1/1200 B.1/9 C.1/600 D.1/6

如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A.9/16 B.3/16 C.2/3 D.1/3

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下面有关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如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
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
D.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