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
|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
|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
|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
|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
《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表明董仲舒
| A.以天命强化儒家的德治理论 |
| B.强调“天人合一” |
| C.推动儒家思想的神秘化 |
| D.实现君主专制的合法化 |
康熙七年(1668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广东巡抚王任上疏请求复界,清廷以“海氛未靖”为由拒之,但默许“以海边为界……听民出田界外”。对此现象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康熙年间曾一度松弛闭关政策 |
| B.清廷已意识到闭关政策的危害性 |
| C.清廷内部存在开放和锁国之争 |
| D.小农经济的特点无须要对外开放 |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诏曰:“民铸铜为佛像、浮图及人物之无用者禁之,铜铁不得阑出蕃界及化外。”宋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社会奢靡风气的蔓延 | B.限制民间资本市场的流通 |
| C.保障金属货币的市场存量 | D.扩大本土宗教的社会影响 |
据《管子》记载:“(齐桓)公曰‘请问战胜之器。’管子对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天下之良工,则有战胜之器矣。’”对于“良工”认识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B.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
| C.体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 D.推动了诸侯的争霸斗争 |
据史书记载:“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此材料讲述的是
| A.唐代三省六部制 | B.宋代参加政事 |
| C.明代内阁制 | D.清代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