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又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年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雪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息”字的解释有:①呼吸时进出的气;②停止;③消息;④利息。
文中“息息相关”的“息”应属于第__________种解释:“自强不息”的“息”应属第__________种解释。
(2)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_______”画出作者由竹子引起的联想。
(6)“竹子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这是__________句。竹子最突出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霜花
冬天来了。在这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却迎风开放,那就是霜花。霜花很美丽,使人一见,喜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
清晨,玻璃窗上结满了霜花。只见这些霜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好像一幅幅图画。看,这上面是什么?噢,是一片“树林”;各种“树木”苍翠挺拔;地上开满了“野花”;一只“小兔子”正在采“蘑菇”。瞧,这不是一幅漂亮的“百鸟朝凤”吗?一只只“小鸟”围成圆圈,正在欢乐地歌舞。一只美丽的“凤凰”站在当中,就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咦,那不是“海底世界”吗?一团团“海藻”在摇摆;一条条“小鱼”游来游去;一个“小海星”静静地躺在海底……
真的,霜花图案一一呈现眼前,春夏秋冬好像都聚集在这里了。这里是春天,“桃花”含苞欲放,争艳斗丽;那边是秋天,“稻田”一望无边,“稻穗”沉甸甸的;这边是冬天,“雪花”飘飘下落,白茫茫一片……
多美的霜花呀!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文中用树林、树木、( )、小兔子、小鸟、凤凰、( )、( )等事物形象地写出霜花( )、( )的特点。
(2)把文中描写霜花“形状各异,千姿百态”特点的句子用“_______”画出来。
(3)你喜欢这美丽的霜花吗?和你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百花齐放的春天
春姑娘请来了许多客人:桃花、荷花、菊花和腊梅花。本来,荷花、菊花、腊梅花,春姑娘是请不来的,今天它们都来了,这真是难得。
春姑娘对花儿们说:“你们都是第一次见面,就请自己介绍一下吧。”
桃花说:“我是桃花。去年六七月里就准备了花芽。冬天,我睡了一觉,春天天气暖和时,我就开花了。”
荷花说:“我是荷花。我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太阳照射的时间长,天气热,我就开花了。”
菊花说:“我是菊花。我喜欢秋天,凉飕飕的秋风吹来的时候,我就开花了。”
腊梅花说:“我是腊梅花。我喜欢寒冷的冬天。下大雪,我也开花。”
介绍完了,黄莺很奇怪:“花姐姐们,你们各自的脾气不同,有的爱冷,有的爱热;准备花芽花蕾的时候不一样,开花也就有早有迟,今天怎么一块儿来啦?”
春姑娘说:“现在科学家已经有办法,能叫一年四季的花同时开放。这不,我们今天的聚会就叫‘百花齐放展览会’!”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春天天气暖和时开花的是( );喜欢夏天的是( );秋风吹来的时候开花的是( );下大雪也开花的是( )。
(2)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①很多花都开了。( )
②形容天气凉,风送寒意。( )
③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 )
(3)用横线把文中春姑娘回答黄莺时说的话画出来,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这样的展览会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mò mó)面的风车。他停下来仔仔细细地看,几(jī jǐ)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kān kàn)一阵子。风车装好了,牛顿帮妈妈背(bēi bèi)着一口袋麦子去磨面,只见风车带动石磨(mò mó),白花花的面粉从石磨周围撒了下来。牛顿说:“妈妈,回去我也要做一个。”
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zuān zhuān)进屋子叮叮当当地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shān shàn)子一扇(shàn shān),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妈妈说:“你的风车能磨面吗?”牛顿天真地说:“能。”妈妈笑了。
(1)给文中画横线字选择正确读音,画“√”。
(2)用“________”画出表现牛顿对风车的浓厚兴趣的句子。
(3)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4)用“”画出表现牛顿做风车时专心的词句。
(5)你认为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雄伟的天安门
雄伟的天安门,坐落在首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上。它庄严肃穆,是亿万人衷心敬仰和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城楼用白玉石做底,然后用每块重达48斤的大砖砌成十几米高的台座,台座上才是巍峨的城楼。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廊柱,加上屋檐下色彩缤纷的彩画,窗门上玲珑剔透的花纹,使整个建筑显得浑厚端庄,华丽和谐。城楼下有五座城门,中间一座最大。
门前一水环绕,这就是有名的金水河,既增加了城楼的美丽,又可以加强城楼的防御。河上并列着五座金水桥,桥面呈拱形,桥身两端宽,中间窄,曲折多姿,与城楼的垂直端庄形成鲜明的对照。桥的两面有玉石雕砌而成的栏杆。中间一座柱头上雕有蟠(pán)龙的花纹,两旁四座栏杆的柱头上雕有荷花。
桥的东西两边各有一座高耸挺拔的华表,华表用白玉石雕成,刻有蟠龙花纹,顶端是一尊雕兽,浑圆精致,直冲霄汉,映衬着背后的城楼,更增加了天安门的雄伟气势。
城楼、金水桥、华表,相互辉映,构成了天安门的完整造型。雄伟的天安门是我国建筑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1)本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先写了__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
(2)本文结构是( )。
(3)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kě hē)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妈妈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竞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痛快,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往家里跑。匆忙中,她被一条小狗绊倒了,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忙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shǎ sǎ)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竞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反正(zhèng zhēng)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的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mò mè),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的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说的大熊星座。
(1)在画横线字的错误读音上画“×”。
(2)区别字组词。
渴( )棵( )洒( )丛( )
喝( )颗( )酒( )从( )
(3)水罐前后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