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了“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更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an nan,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an do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ao fu,喜眉笑目地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加上声调,并把这些词写在后面括号里。( )( )( )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沉思良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喜之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一言既出
到纽约,不去看看闻名世界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将会是件傻事。这间由100多个国营、民营基金会、200多间大公司及50多万会员鼎力支持的民营机构收藏(cáng zàng)了数10万件价值连城的物品,实在值得一看再看,其中包括中国周家口发现的史前人类的头盖骨等。
第一次去参观时,刚好在一楼的摩根纪念馆欣赏闪闪晶亮的各种宝石。忽然,一位男导游迅速脱下夹克,盖在一块数百公斤重的大石头的一个缺口上,再将带来的游客叫到跟前:“你们看看,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吗?这位女士请你过来一下。”一位游客走到前面,导游员将夹克像变魔术似的拿开,那女士伸头望了一下,不禁(jīn jìn)大声“呵!”地叫了起来。
随着这一声惊叫,我和其他游客一块涌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里面竟然是耀眼闪光的紫水晶,导游说话了:“这块石头有个动人的故事。它原本是弃置在一美国人的后院里。有一天,主人因石头有碍观瞻,就叫人来将它搬走,谁知就在搬上卡车时,工人一时失手,石头掉在地上,碰裂了一个口,大家就像你们刚才一样,都叫了起来,因为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石头,而是一块紫水晶。”主人知道真相后,平静地说:“这块石头,我本来就是要丢掉的。现在虽然发现它是宝物,想必是上帝的旨意,我一言既出,绝不反悔。我决定不占为己有,而将它送给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来欣赏。”
导游员讲完故事后,全场肃静无声。
1.在文中的括号里圈出带点字的正确音节。
2.选词填空。
竟然断然果然
(1)我想了很久都没有解开的难题,( )被弟弟解开了。
(2)对于那些人的无理要求,他( )拒绝。
(3)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的耐力( )增加了不少。
3.文中“一言既出,绝不反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曾经学过的一句名言叫:一言既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导游员讲完了故事后,全场肃静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远的歌声
在一节音乐课上,我正教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突然,合唱中夹杂进哄笑声。我回头一看,发现坐在前排的一名同学,正面向大家顽皮地挥动着双手。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同学在dǎo luàn( )。但我zhèn dìng( )了一下,走到他身边轻轻地说:“咦,你先别急着坐下。”然后,叫大家停止合唱,问道:“刚才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大部分同学都很yán sù( ),只有几个同学回答道:“在指挥。”“是吗?我们合唱团正缺一个指挥呢!”我对那位同学说:“来呀,你来指挥,和大家一起把这首歌再合唱一遍,好吗?”
歌声再次响起,刚才那位因调皮而有些脸红的同学,这会儿变得越来越认真,也越来越富有节奏地挥动着他的双手。
从此,每次上音乐合唱课,这位同学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指挥。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指挥水平日渐提高。后来在一次全校合唱比赛中,这个班获一等奖。“指挥”在学校竞变得小有名气了。
10年后的教师节,一封来自北京的美丽贺卡飞到我的桌上:“李老师,您还记得10年前那个捣蛋鬼小林子吗?在那之前我根本不喜欢音乐,但我因一次故意捣乱竞被您选为指挥了。我竟然从此喜欢上了音乐。我觉得不能gū fù( )您,经过多年努力,今年如愿考上了大学音乐系。入校一星期就是教师节,我第一个想问候的就是您。”
1.划去加粗字不正确的音节。
哄笑(hǒng hōng)调皮(tiáo diào)
2.看拼音,把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3.写出与带点字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1)从此,每次上音乐合唱课,这位同学便理所当然地成了指挥。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指挥水平日渐提高。 ( )
(2)我竟然从此喜欢上了音乐。 ( )
4.当老师收到美丽的贺卡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子救城
那是1553年初秋,几千名倭寇来攻打嘉定城。知县吓得连夜逃跑了。老百姓挺身而出,组织了守城联防队,日夜守卫在城头上。倭寇一连攻了二十多天,还是没有一个人能爬上城头。
有一天,倭寇突然停止了攻城。夜深了,嘉定城沉浸在极其宁静的气氛中。疲劳不堪的守城勇士见城外没有动静,渐渐地在蛙声中沉睡了。星星不住地眨着眼睛,田野里的青蛙“呱呱”地叫个不停。突然,蛙声由远及近渐渐消失。这异常的情况引起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的警觉。他也是一个联防队员,这时,他刚好醒来,警惕地走到城边,向外探望。
不好!在星光下,他隐隐约约地看到倭寇架着云梯,拿着短刀和盾牌,蹑手蹑脚地向城上爬。原来,狡猾的敌人企图偷袭。小男孩赶忙把手凑到嘴边,对着城里大喊:“倭寇偷袭啦!倭寇偷袭啦!”
这时,两个倭寇的脑袋出现在城头上,小男孩连忙举起竹枪猛戳过去。“啊!”一个倭寇惨叫一声滚下城墙。小男孩转身又向另一个倭寇戳去,谁知用力过猛,没有刺中敌人,自己的身子却撞在城垛上,那倭寇乘机在男孩背上砍了一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宁静——( )异常——( )警觉——( )
2.想象写话。
最后,小男孩会怎样?救城的结果如何?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答问题。
童子是怎么救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海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地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以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大海( )的山峰
( )的琴师( )的松涛声
2.给第2节加上标点符号。
3.填空。
(1)俞伯牙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这里的“老师”指__________________。
(3)俞伯牙面对大海弹起琴来,他琴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小刚吃饭
“丁零零……”下课铃姗姗来迟,早已饥肠辘辘的同学们再也忍不住了,只听老师一声“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地冲出教室去洗手了。
我洗完手,拿好饭刚坐下,两眼一看,只见我的同桌小刚平时吃饭时一般毫无表情的脸一下子变得眉飞色舞起来。他两只眼望着饭盒,手不断地打着“V”字形,嘴里还自言自语道:“哇!是我最爱吃的咖喱鸡块!要是全世界的咖喱鸡块让我全包了,那该多好啊。”果然,仅仅一分钟之内,小刚就将他的鸡块“消灭”得精光了,一丁点也不剩。可他还是一副“贪得无厌”的样子,眼睛像雷达一样瞄准了我的鸡块。我见状,心想:不好,还是快将自己的吃干净了吧!不一会儿,我把饭菜全吃完了。可小刚却再也没有动过筷子,我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饭盒里剩下的是他平时最最讨厌吃的芹菜了。慢慢地,同学们陆续吃完了饭,只有小刚一人还在“吃”午饭。李老师多次苦口婆心地劝他,对他说了一大堆话,他都无动于衷。老师无可奈何,只得将他请上讲台,接过勺子,一口一口喂他吃。可菜到了小刚嘴里仿佛似强力胶胶住似的,他怎么也咽不下去。我看着他那副狼狈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俗话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又说:“芹菜(青菜)萝卜营养好。”真不知小刚何时才能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非常高兴、兴奋。( )
(2)一点儿也不动心。( )
2.解释加粗字。
恍然大悟( )贪得无厌( )
3.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小刚“眉飞色舞”的样子。
4.短文写出了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