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此后我就留心这八只脚的“诸葛亮”怎样捉飞将,并且看出,它有各种各样捉拿的方法。如果蚊蚋等小虫飞来触在网上,正在挣扎,蜘蛛忽然赶到,急忙把它捉住,咬在‘嘴”里,吸取它的汁液,或者咬了回到网中央去,好像我们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不费力气。如果投入网里的不是这等小虫,而是力气较大的飞虫,它急忙跑去,便放出丝来,用脚拿了丝去缚,直到那牺牲者挣扎不动为止。如果来的飞将是带枪的,例如蜜蜂,蜘蛛感觉到它被网粘住,赶到前面,用丝向它身上绕一下,转身便走,恐怕被它的标枪投着。但走不多远,又回转去,再绕一下,又走开。随后是接连地绕几转,跑开一次,等到看看那飞将挣扎的力量已弱,才靠近它的身边,把它细细捆缚,有时捆缚得细密到像一个布袋。蜜蜂被包在这样的袋中,往往还会发出吱吱的微声。但是小孩们常爱蜜蜂,不喜欢蜘蛛,如被他们看见,往往会把蜜蜂救下来的。
(1)上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中写蜘蛛会捉怎样的飞虫?请概括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可分为三个层次,概括这三个层意依次是( )。
A.捆缚法一游击战的方法一擒拿法
B.游击战的方法一擒拿法一捆缚法
C.擒拿法一捆缚法一游击战的方法
D.擒拿法一游击战的方法一捆缚法
(4)短文中所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有( )和( )。
A.下定义 B.列数字 C.举例子 D.打比方
(5)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概括一具体 B.整体一部分
C.现象一本质 D.主要一次要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他(阅读翻阅)了大量德文、英文和法文的书籍、杂志。在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本。一看到有用的材料或自己有了新的设想,( )在何时何地,他( )要把它们记下来,甚至在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都用铅笔和粉笔写满了化学公式与符号。
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在实验室里,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停地对染上疾病的小白鼠,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好几百种药物全都试过了,已经(耗费浪费)了上千只小白鼠,依然没有什么效果。为了加快实验的(进行进程),欧立希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常一连好几个晚上,只在长椅上用书本当枕头睡觉。
实验在继续进行着,他们用来试验的化学药品,已经超过600种。有一位朋友劝欧立希不要白费劲了,欧立希坚决地说:“实验一定要继续下去,一定要找到这神奇的子弹。”( ),欧立希坚信科学探索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基础上的。
在不懈的努力下,欧立希和他的助手们实验的606编号的化学药品,终于经受住了考验。一批批得病的小白鼠,只要打一针“606”,就可以恢复健康。又经过多次实验以后,证明它能杀死人体内的传染病菌而不伤害人体。
欧立希以解救人类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寻常——( )怀疑——( )
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神奇的子弹”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立希研究成功的药品“606”,这个名称的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表现了欧立希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
5.联系节选的内容,说说欧立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秒摆一下
我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幼时的梦想越走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bù zhī suǒ cuò( ),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有一个3只钟的故事总在这时候给我启迪。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hú shuō bā dào( ),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顺利地完成了三千二百万次的摆动。
每个人都希望梦想成真,成功却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放弃努力。其实,我们不必想以后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后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么,明天我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滴答”摆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磨练——( )懈怠——( )
3.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同样是告诉新钟要走三千二百万次。一只旧钟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只旧钟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这篇短文给我们留下的启迪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块刚犁过的田地上,指着说:“昨天这里还是一片收割后的麦茬地,今天都已全部翻耕了一遍。这是拖拉机手干的活。”
妈妈把儿子领到用砖砌成的墙跟前,说道:“这里早晨还只有花岗石打下的基脚,可现在已经是一堵用砖砌好的墙啦,瞧,砌工干得多么出色!”
妈妈把儿子领到一座白色的大楼跟前,这里的一切①——空气也好,墙壁也好,甚至楼房前面的青草地也好②——都散发着面包的芳香。
“这是面包房。早晨,这些面包还是面粉,可现在令人馋涎欲滴……面包师整天工作,汽车( )开来,面包( )运到商店里去了。”
最后,母子俩走进了图书馆。图书管理员指着一个大书架,书架上摆着很多书。
“这些书是今天大家看完后还回来的,而且他们又借走了同样多的书。”
“可我却游手好闲……”佩佳想了想,低下了头。现在他明白了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游手好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文中两个破折号的作用,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底下有个注释性的部分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母亲带佩佳来到___________;来到___________;来到___________;来到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做“失去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沙子与海绵
一桶水倒在干沙堆上,水立刻无影无踪,沙子表面土却湿漉漉的,好像吸满了水。( )抓一把湿沙子却挤不出一点儿水来。这是( )沙子并没有真正把水吸进,而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能算“过水”。这样的沙子再经风吹日晒,就会立刻干燥如故了。
而海绵呢,却与沙子不同。将一块海绵浸入水中,再拿出来看时,它已经喝得饱饱的了,( )用手一捏,( )可以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是吸到水,并且储存起来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学习上存在的与此相似的两种情况。有的同学读书很不认真,一翻就是几页,一目十行,只看字面,不动脑筋,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书本一撂,一无所获。这正是“沙子过水式”的学风。但是也有很多同学在看书学习中,不但做笔记,而且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融会贯通,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正是“海绵吸水式”的学风。
我们应该提倡“海绵吸水式”的学风,吸得进挤得出,读了书就长了见识,增加学问,而不能像沙子过水似的看了一遍,却一无所获。
1.照样子,写词语。
(1)例:湿漉漉(ABB)
干( )油( )水( )
(2)例:无影无踪(ABAC)
无( )无( )无( )无( )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储存——( )相似——( )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沙子过水式”的学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绵吸水式”的学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5.回答问题。
你赞同“沙子过水式”的学风还是“海绵吸水式”的学风?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鲁迅一生只活了55岁,可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640万字的宝贵文化遗产。有人作了一个统计,鲁迅从1918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起,到1936年10月逝世为止,他每年平均写作35万多字。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鲁迅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白天,他往往要(迎接接待接受)一批又一批的客人,总要到夜晚10点至12点客人走了以后,才开始看书、写作,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有时睡觉连衣服都不脱,像战士伏在战壕里休息一样,打一个盹儿,醒来以后又(连续持续继续)工作。
……
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鲁迅没有虚度年华,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1.圈出括号中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虚度年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感叹句改为反问句。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惊人的数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惊人的数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他的巨大贡献是从‘时间老人’那儿争取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