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萧红运用淳朴而又深挚平实而又传神的文笔,通过真实、生动、逼真、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回忆鲁迅先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与以往我们所感知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融合在一起,使这位伟人的光辉形象更加丰满,更能激起我们后人对这位代表民族魂的伟人的崇敬和怀念。
(1)同学们,在以往的读书过程中,你所了解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2)在鲁迅去世后,很多人为他挥泪写下了挽联:如孙伏园的“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梦》万众《彷徨》”。‘这副对联是由鲁迅的作品和他主编的刊物组成的,它概括了鲁迅战斗的一生。如果让你为鲁迅写幅对联,你将如何写?
____________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匪首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正大光明,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么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1) 用“\”画去带点字的错误读音。(2分)
逮捕(dǎi dài ) 处决(chǔ chù)
挨枪(ái āi) 妄图(wǎnɡ wànɡ)
(2) 吉鸿昌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缩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X”。(3分)
①“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平日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这是个比喻句。( )
②吉鸿昌被杀害了,但他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
③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引号表示强调。( )
(4) 请你从短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做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5) 吉鸿昌要求特务让他怎样死?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请谈谈你的想法。(3分)
詹天佑(节选)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1) 文中画线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2分)
(2)“人”字形线路使火车容易爬陡坡的原因是:。(2分)
(3) 画一幅”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4分)
(4) 从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让生命多一些磨砺
周末的校园门口,照旧会排着长长的车龙,照旧是那些衣着光鲜的家长们在翘首等待,等待那些归心似箭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往往高出父母半头,他们撒着娇,劳苦功高地坐进车里,去享受难得的轻松和美味的大餐了。
在这充满了呵护和关爱的人群中,他推着半旧的自行车,汗流浃背的模样格外引人注目,黑黑的脸,憨憨的笑,一边躲闪着往来的车辆,一边和不时地和车里的同学打着招呼。终于,他把自行车推到了开阔些的路面,按响了车铃,我知道,他的一如既往的“长征”就要开始,心里油然升起许多的自豪。
很喜欢这个质朴得有些傻气的孩子。当同学们彼此间炫耀着文曲星、MP3甚至手机时,他总能在热闹的漩涡里安安静静地读书;当大家说说笑笑地站队准备课间操时,他总不忘捏着写满单词的纸片旁若无人地默默记诵。或许还因为他那全市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还因为那些纵横捭阖指点江山的文章,还因为球场上那所向披靡的王者风范,还因为他写在书本上警言: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我开始特别关注这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了——衣食俭朴毫不讲究的是他,书本摆放最杂乱无序的是他,思维敏捷求知若渴的还是他。就在学校准备给他以特困补助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认识他——他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企业家,中考时他拒绝了父亲送他去贵族学校的建议,执意报考了离家一百多公里的高中,坚决不让家里的车接送,始终坚持自己骑自行车往返……
我自以为并不是那种保守悲观的人,但每当看到花季的少年乐此不疲地追逐着浮华和喧嚣,周身缀满了华丽而颓废的时尚,淡淡的笑容下是我深深的忧虑。常常心悸的想:不久的将来,就是这样一代人来引领我们这个民族么?我的隐忧深埋心底,直到我看到那路途上执着坚毅的身影,听到那稚气却铿锵的话语——我不用名牌去包装自己,但在将来,我必是名牌!我欣赏寒门学子和命运抗争的志向,扯开苦难那厚重的帷幕,才能拥抱温暖的阳光;我更欣赏有志少年自强不息的倔强,舒展羽翼,雏鹰般的在蓝天上翱翔。
有多少人逃避着生活中的苦难?有多少人企求着行程中的一帆风顺?又有谁曾如这少年一般,要给自己的生命加些重压呢?给生命多一些磨砺吧,多一些磨砺,就会多一些坚韧,就多一份变成珠贝的希望!给生命多一点压力吧,多一点压力,就会多十分坚强,就会拥有撑起艰难困苦的脊梁!
他轻盈敏捷地穿行在人群中,象极了跃马平川的将军,悦耳的车铃声清脆响亮,如一曲青春的号角。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奢华——敏捷——
(2)课文内容大搜索
比喻句:
反问句:
主人公的肖像:
(3)用横线画出最令你受启发的一句话,并说说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
(4)我在文中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说说我的用意何在?
(5)请你写出文中“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至少写三个。
(6)读了本文,想想你周围的同学有奢华浪费的现象吗?请写出一、二个例子
美国西部华人的奥运情结
不在现场,你怎么也想象不出那些住在美国西部的华人华侨是多么(期盼 期待)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
4月 9日是北京奥运会圣火在旧金山传递的日子。当天一大早,华人华侨就自发地组织起来,穿上印有迎接北京奥运会圣火的服装,拿着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五环旗,从四面八方来到奥运圣火传递的路线上。(即使尽管)圣火传递启动仪式要到下午1点才开始,但是很多华人夜里或清晨就乘车来到了滨海大道,并且在路边进行腰鼓、秧歌等表演,引来很多美国人驻足观看。
记者在火炬传递沿途看到,尽管有少数“藏独”分子声嘶力竭地鼓(噪 躁),但是华人以声势浩大的呐喊声“北京奥运会,go,go,go”将对方的气焰压了下去。前旧金山硅谷湖北同乡会会长牛飞月地说:“对于我们这些居住在美国的华人来说,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子才能更硬。”居住在旧金山的绝大多数华人华侨都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和这次火炬传递,他们(期望希望)祖国繁荣富强,坚决反对包括“藏独”在内的任何试图分裂祖国的行径。
在本次火炬传递的终点赫尔曼广场,正在这里出差的上海旭上电子公司的钱海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遗憾,自己的英语不是很好,否则一定要和那些鼓吹“藏独”的人理论一下。
置身于赫尔曼广场,有一种身在国内的感觉,到处都是华人,到处都是五星红旗,以及支持奥运的横幅。国际严新生命科学公司的1000多人早早来到这里,用各种文艺形式表达身在异乡的华人希望祖国平安和谐的心情。当“56个民族56朵花”,“我爱你中国”等歌声想起的时候,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会火炬在旧金山的传递尽管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中国人万众一心向奥运的信念却会通过这次活动传播开来。
(1)“行径”和“行为”是一组近义词,想一想,短文中的“行径”可以替换成“行为”吗?为什么?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3)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
(4)下面这个长句该怎么正确停顿呢?请用“/”标注出来。
居住在旧金山的绝大多数华人华侨都积极支持北京奥运会和这次火炬传递
(5)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美国西部华人华侨的奥运情结?
(6)如果此时你正面对着少数“藏独”分子,你准备和他们理论些什么?
当奢华与拜金成为时尚,当朴素与节俭成为迂腐,我们的文字就是要倡导这样一种精神——让生命多一些磨砺!
课外阅读
董存瑞向四周一看,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寻钢铸一般的脸。我秒钟、2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
(1)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2.5分
(2)用“||”给这段话分三层,用标题形式概括层意。6分。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3)概括这段话的意思。1分
(4)这段话中最能体现董存瑞为建设新中国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精神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分
(5)用 “——”画出描写人物神态的句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