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美丽的大草原
我生在天津,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个天然牧然。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草如菌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春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整个草原如诗如画。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哟,萨日朗花也开了,它那五片细长通红的花瓣向下弯曲着,像一盏盏红灯笼。这时,我就最喜欢和小伙伴们高举着一把把萨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戏。
秋天,青草枯黄,百花调零,只有野菊花开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墩墩、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香气。
八月中秋,第一场雪降临草原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草原的冬天来了。从此以后,鹅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的常客。大雪过后,山川大地一片银白,无比壮观。那没膝深的大雪给上下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诸多乐趣。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们的叫声、笑声,惊飞了麻雀,吓跑了寒冷。
自从我离开内蒙古之后,再也看不到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了。可我多么想你呀,美丽的大草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缕金光(lǚ nǚ) 奔腾(tén ténɡ)
嵌入(kàn qiàn) 绽开(dìnɡ zhàn)
摇曳(ɡě yè) 没膝(méi mò)
(2)词组连线。
地势 平坦 惊飞 寒冷
冰雪 融化 吓跑 草原
水草 复苏 放牧 枝叶
万物 茂盛 流向 麻雀
骏马 奔腾 摇动 牛羊
(3)抄写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自己仿造一句。
①运用比喻的句子:
仿照句子:
②运用排比的句子:
仿造句子:
③运用拟人的句子:
仿造句子:
(4)文章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英雄雨来》(节选)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她。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请你说一说对画“”句子的理解。
(3)请你把描写扁鼻子军官神态、语言、动作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说一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文章中几次出现,请你试着说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美文欣赏。
永远的黄桷()树
常常思念大西北的白杨树,埸高大、伟岸、正直,昂首云天,不畏风寒,在严酷的环境中张扬①着坚韧不拔的性格。
然而,白杨树只有半年的青春,那满树绿意姗姗来迟,5月份才能抽芽,10月份便被秋风染黄,还没等冬季的时轮碾()过,已卸下一身金甲,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造出苍凉的意味。
在我看来,生长在重庆的黄桷树可谓名副其实的常绿树。它枝繁叶茂,带给炎热季节的山城一片浓荫,一份凉意。即使阴雨霏霏()的冬天,满树的绿叶也不会零落,仍是一副傲寒凌霜的姿态。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从没有卸下盔甲的日子。据说黄桷树也是年年长出芽叶,悄悄换下旧装,但在不经意之间就完成了,从来不事张扬②。
重庆多山,地下多石,许多名花奇树似乎与此无缘,只有貌不出众的黄桷树对山城情有独钟,长势喜人。因为它拥有绵长而柔韧的根须,能够从岩层、石缝里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是它的生命力旺盛的根本原因;而且它的叶片大而密,阳光对它格外慷慨,这也是它常绿的奥秘。
黄桷树不仅永远绿意盎然,而且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和桐树、棕榈、玉兰树、皂荚树和谐相处,一起生长,从不因自己家族的强盛而挤兑别人,也从不在众树的簇拥下陶然欲醉。它平凡普通得犹如山城的老百姓,而它的强悍()和宽容正是重庆人性格的象征。
黄桷树以它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重庆市“市树”的美誉。从它身上,我感悟到人生的艰辛和凝重,生命的蓬勃和葱茏,也看到重庆直辖()市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让我选择最喜爱的树,我会毫不犹豫地首选黄桷树。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情有独钟——
名副其实——
陶然欲醉——
(3)联系上下文,对文中的两个“张扬”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①炫耀②声张 | B.①充分展示②宣扬 |
C.①体现②显露 | D.①声张②虚张声势 |
(4)上文第三自然段中,称黄桷树“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斗士”,是因为。“卸下盔甲”是指。与“不事张扬”相呼应的词有、。
(5)本文采用了的表现手法,借对黄桷树的描写赞美了。
课内阅读。
“叔叔!”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住了一条!”
“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他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狗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我功亏一匮,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缚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我手里。
“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他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在事情未办成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么?”
打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回忆起叔叔那一席格言警语般的忠告:“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住了鱼。”
(1)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2)文中“叔叔”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对“叔叔”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过春节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年三十的清晨,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街上买东西准备做年夜饭。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这样热烈祥和、繁华喜庆的节日气氛,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相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共享新春之乐。当晚,烟花怒放,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等到半夜零时,爆竹齐鸣,欢庆新年的到来,那是多么激动人心呀!我想此时此刻,全国各族人民一定都在欢庆新年的到来吧。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拜年时,首先要到最亲的长辈家里拜年,然后是平辈间互相拜年。长辈们都给我们小孩子发红包,我们可高兴啦!哦!我差点忘了告诉你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要放两三根甘蔗,因为甘蔗代表“节节高”;年夜饭中也总有一道菜是鱼,因为“鱼”和“余”是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当然,在春节里,千万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否则会被长辈埋怨,说你不懂规矩的。
过春节让我了解了春节时各种各样的习俗,体会到了人世间的亲情,也体会到了朋友们之间那种纯洁无瑕的友情。
(1)文中“倒福”表达的祝福是;吃“年糕、汤团”是希望;放“甘蔗”代表;年夜饭吃鱼表示。
(2)作者分别从、、三个时间来介绍当地春节的习俗。
(3)过春节也是有规矩的,在春节不要说。
(4)作者从春节中体会到了,表达了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课外欣赏。
风筝,令人记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可现在,我心中被它牵出的却是缕缕失落和愧悔。
孩子刚进入初二,老师告诫我:这是孩子成绩转变的关键的年级,家长必须如何如何。我当然坚决照办,立即对孩子约法三章:寒假不准玩,晚上不准看电视,下学期每科必须上85分……
除夕,我和妻无暇过问孩子的功课。不知什么时候,他乘我们不备悄悄溜出户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一会儿,他从外面蹦蹦跳跳地跑回家来,手里高高擎()着一只色彩鲜艳的风筝。“爸爸,妈妈,你们看哪,多漂亮的蝴蝶!”孩子一脸得意忘形的神态。我一把夺过风筝,就要撕个粉碎。孩子从未见我发这么大的火,“哇”地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妻连连哄孩子道:“别哭!别哭!妈替你把风筝挂在墙上,以后再放吧。”孩子也一边拭()泪一边走进卧室拿起书本。
一天,检查孩子作业,看到整整齐齐的书写,老师划上的道道红勾,我喜不自胜。突然,一则标题引起我的注意——“咦?《挂在墙上的童年》!童年能挂上墙么?不通!题目就不通,拿腔捏调的!怎么,还给了九十分?”
孩子在作文中记叙了买风筝的那段往事。他并没有责怪自己的父亲,相反,还很理解做父母的一片苦心;负担过重,这是现实;竞争激烈,这更是现实!因此,他说:“户外的春天不是我的,天上的风筝没有我的,只能将自己的童年永远永远挂在墙上!”然而,在作文的结尾处,他仍旧忍不住发出了成年人的叹息:“唉,别了,我的童年!但愿比我年纪更小的千千万万弟弟妹妹们,不再将童年挂在墙上。”
此时,我情不自禁热泪盈眶。我想起自己的童年,因家境贫寒想买风筝而不可能;眼下,孩子买到风筝却又不能放!这是怎样的错位和失调啊!
唉!孩子的童年被我挂在了墙上,而我的中年又被挂在什么地方呢?一种不可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我抬起头来,无限惆怅()地望着蓝天上的风筝……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得意忘形——
喜不自胜——
(3)请你给短文写上题目。
(4)请以“风筝”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请你说一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