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人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场,却又        ;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               ”,
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着,才能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着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喷涌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情地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 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 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 “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 
              ”,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               ”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
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道辉煌,终于黯然熄灭了。
1.请用简短的语言为选文命题。
2.请仿照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再写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的唐诗。
3.请根据语意将“无从着手”和“无能为力”分别还原到第3自然段中的空白处。
4.请将下面的诗句分别还原到文中加引号的横线上。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边塞诗人”是唐朝时期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之一。请任写其中一位诗人的名字。
6.细读全文,完成下列部分诗人与诗歌特色的对应表。
诗人               边塞诗人                 韩愈               
特色   孤独悲伤                     悲天悯人             浅显平易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散文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轻松阅读快车。
山里的孩子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背着满满一篼柴火,背着五彩的晚霞归来了。

一路上,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林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吁了一口气,掏出一捧红红的山柿子,笑着递给围上来的邻家小弟弟。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一早去镇上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
妈妈(liāo liǎo)起围裙一角,(kāi xié)去他脸上的汗水和泥(zì zhì)。他抬起头,(mǐn mǐnɡ)着小嘴微微笑。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短文中的拟人句。
(4)短文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妈妈撩起围裙一角,揩去他脸上的汗水和泥渍”时,孩子会对妈妈说些什么?下面四种可能,你选哪一项?用“√”表示,并说一说为什么。
①“妈,你看我多能干!”( )
②“妈,这些柴够烧一阵子了吧!”( )
③“妈,我不累。”( )
④无言,只是笑。(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风 筝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真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却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在第3自然段前三句话中,用“△”标出描写“我们”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语。
(2)短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3)这只被称为“幸福鸟”的风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8分)
我将青春献戈壁
我第一次知道他的大名,是到新疆那年的秋天。那时政治处编印的《丰收通讯》上,连续报道了他深夜跳进干渠堵水修堤和下水救人的事迹。后来在场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才见到他。他姓杨,是三连的司务长。粗壮敦实的身躯,一双有神的眼睛,不太爱说话,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由于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嫂”。
我开始和他接触是在第二年开春。当时我在县医药公司买药回来,正在办事处找车,这时“二嫂”赶着大轱辘马车来了。他戴着一顶羊皮帽,披着光板羊皮大衣,脸上一层灰沙,样子怪可笑的。他告诉我,这次是送一位同志住院的。见我有困难,就答应第二天帮我把药品拉回去。
南疆三月,春寒料峭。那天,我们清早就出发了。马车在稀泥路上缓缓前进。过了中午,正在人饥马乏之际,马车又一次陷入泥潭。马扬头奋蹄,车轴断了。面对满车药品及遥遥归途,我满脸愁云,焦灼万分。“二嫂”却不慌不忙地卸了马,和我一起搬下药品,将空车拉了出来。随后他从附近老乡家中买来车轴,借来工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又上路了。我发现外形粗犷的“二嫂”内心是挺细腻深沉的。他告诉我,他爱读唐诗爱写作,还给我背诵了进新疆时写的诗:“……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他对农场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从三连传来噩耗:“二嫂”因公外出,在结冰的河面上骑车,不慎连人带车跌进冰窟窿,不幸殉职。多年过去了,“二嫂”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赶着马车,戴着一顶羊皮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喜讯——( )粗犷——( )
(2)短文中画“____”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画“”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2分)
(3)杨司务长是男同志,可人们却叫他“二嫂”,这是因为( )(3分)
A.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B.他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
(4)杨司务长做了哪几件好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好几处写到了杨司务长的外貌,请用“”画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16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节选)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在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2分)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2分)
①(面目)凶恶。( )
②一开头就向对方显示的威力。( )
(3)填空。(4分)
“但是”在文中是一个( )词,起( )的作用。
(4)“这一切”指的是( )(4分)
A.风火山隧道施工,控制温度。
B.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C.万年冰川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17分
海滨夏夜
夜,来临了。这是一个非常幽美的海滨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但是,它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滚动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总是不停地闪烁着、滚动着涌过来。
随着夕阳的逐渐西沉,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它们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耀,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 , 慢慢地向前走。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读短文,填写词语。3
()的沙滩()的海风()的夏夜
()地走()地抚摸()地闪
(2)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这里的“明灯”加双引号是因为_______ , “明灯”指__________________ 2
(3)请你用“ ____”在文中划出一个比喻句。2 再用“ ~~~~~~~”划出一个拟人句。2
(4)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2
(5)短文是按时间变化的顺序来写的,短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依次是:“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6)短文主要写了。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