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用不同植物做了两组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利用紫苏进行了实验,图甲表示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紫苏植株一昼夜O2含量的变化,据图分析:
(1)图中B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光合作用过程中 阶段增强,此时产生的______为C3的还原提供条件,所产生的O2在细胞中的 被利用。
(2)紫苏植株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相等的点是 。(用图中字母回答)
(3)该紫苏植株经过一昼夜后,是否积累了有机物? (填“是”或“否”)。
(4)图乙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在图乙中的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 ,若在图乙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 微摩尔。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内环境稳态概念图,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③分别代表________和_________。
(2)正常人血浆pH为______,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会引起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减少,会引起图甲中[ ]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___,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填字母),通过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结构转移。
(2)图乙中⑦内的液体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④与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区别在于④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①④⑥合称为________,④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③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
(3)血液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数字表示)_________,共穿过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为图乙中的[ ]________。
(4)某人喝大量的食醋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中的pH明显下降?________,原因是乙图中[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下面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显微结构的操作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将细胞置于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低倍显微镜观察: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通过调节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及载玻片,找到细胞,并观察细胞结构;
高倍镜观察:将低倍镜下观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调节视野亮度,观察细胞结构。
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两个错误,正确的操作应该是①;
②。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物质D的基本元素组成是__________;SARS病毒(RNA病毒)体内物质H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C的不同取决于__________的不同;现有若干个C,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G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C的数目为__________个。
(3)小麦种子细胞中,物质E是指__________。
(4)相同质量的E和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
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问题。
岩石的 成分% |
氧 |
硅 |
铝 |
铁 |
钙 |
钠 |
钾 |
镁 |
钛 |
氢 |
碳 |
其他成分<0.1 |
47 |
28 |
7.9 |
4.5 |
3.5 |
25 |
2.5 |
2.2 |
0.46 |
0.22 |
0.19 |
||
人体的 成分% |
氢 |
氧 |
碳 |
氮 |
钙 |
磷 |
氯 |
锌 |
硫 |
钠 |
镁 |
其他成分<0.1 |
63 |
25.5 |
9.5 |
1.4 |
0.31 |
0.22 |
0.03 |
0.06 |
0.05 |
0.03 |
0.01 |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体内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
。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元素与环境中的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则占74%左右。这个事实说明
。
(3)从此表看,人体成分中没有铁的含量,是否人体不含铁?。
为什么?。
(4)玉米植株缺少Mg时,叶片会变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