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_______________。
(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探讨了一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______________后按比例加入。
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__________。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下图中图一是黑藻叶肉细胞内两种生理过程图,图二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
(1)图一中②③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和。若增加光照强度,物质B的消耗量。
(2)某同学进行了如图二的探究实验:
①打开白炽灯,控制广口瓶内CO2浓度恒定,将广口瓶放在起始位置10分钟,液滴保持不移动。接着该同学向左移动广口瓶,每隔10分钟移动两格,红色小液滴的移动方向是。测出单位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该数据可用来衡量。
②上述实验(“能”或“不能”)测出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说明理由。
③若在移动过程中,突然关闭白炽灯,则图一①过程中C3含量变化是。
④从图二装置可判断,影响实验的主要无关变量有和。装置中水柱的作用是。
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一、图二判断,该酶的最适反应条件是。
(2)图一中A点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3)图三中,底物浓度为B时,影响酶活性的外界因素是。
(4)从图四可知,该酶作用的底物是,说明酶的作用具有性。
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问题。
(1)现有下列实验材料:梨、胡萝卜、黄豆、花生种子、小麦种子、洋葱。其中适合于鉴定还原性糖的是_______,适合用来鉴定蛋白质的是_________。
(2)用测微尺测量某个洋葱表皮细胞的长度时,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视野内目镜
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实际长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①目镜10x②物镜10x③目镜16x④物镜40x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①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右图中甲生物是,
用碘液试剂对其细胞进行染色,从染色结果可以判断该生物属于生物。
②图乙中字母A代表的结构经染色后呈___________色,它是______________。细胞中带状结构上的B(物质)经染色后呈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探究酶特性的实验。
①下表中a、b、c、d、e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不需要加入)
步骤 |
操作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1 |
加入10%鸡蛋清溶液 |
2ml |
2ml |
a |
2 |
保温状态 |
37℃ |
b |
37℃ |
3 |
保持PH值 |
7 |
c |
10 |
4 |
加入稀释唾液 |
2ml |
/ |
/ |
5 |
加入稀释胃液 |
/ |
2ml |
/ |
6 |
加入胰脂肪酶 |
/ |
/ |
2ml |
7 |
滴加d |
2ml |
2ml |
2ml |
滴加1%硫酸铜 |
2滴 |
2滴 |
2滴 |
|
8 |
处理 |
摇匀/振荡 |
摇匀/振荡 |
摇匀/振荡 |
9 |
结果 |
e |
没有变化 |
紫色 |
②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请根据要求回答。
(1)下图是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相关物质,数字表示生理反应的有关过程。
写出下列编号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或生理过程:
结构丁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M________ K________________ Q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
(2)F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素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正在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突然停止供给CO2,请在图6中绘出叶绿体中NADPH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曲线。
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温度保持37℃,pH保持在最适值,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酶作用的底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增加胰蛋白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原图上画出生成物量变化示意曲线。
(4)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将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酶是在______________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然后被分泌进入______________道后才有活性。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7)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组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 /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 /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①提高洗衣粉去污能力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 (酶的类型)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类型)。
②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