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诺。”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独不肯署。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所居,人皆爱思之。
【注】:①转运使:官职的名称。
下列句中的“以”与“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以累他人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祭以尉首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欧阳公年轻时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笑”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充分显示了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能心怀百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能尽以输官而民     赈:           (2)号难治      素:          
(3)去其桎梏而饮之     食:           (4)食          讫:          
翻译下列句子
(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曹刿(3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又何焉②牺牲玉帛
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出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困心苛政猛虎也
B.苦心志帝感
C.出则无敌国外患肉食谋之
D.舜发于畎亩中何陋

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
B.傅说举于版筑之在乎山水之
C.人恒,然后能改还岳殿东
D.征于色,于声野芳而幽香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解释下面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 (3)窥谷忘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魏武谓修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指曹操。②齑(jī)臼(jiù):捣粉末的器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尝(▲)曹娥碑下(2)卿解(▲)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

A.魏武(曾经)过曹娥碑下 B.杨修(跟从)
C.魏武(才)曰 D.女子(女人,与男人相对 )也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 分)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杨修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时先主新野(▲)(2)将军枉驾顾之(▲)
(3)耕于南阳(▲)(4)遂用猖獗(▲)
下列句中划线词指代的对象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布衣(诸葛亮自称) B.遂许先帝以驱驰(刘备)
C.不度德量力(刘备自称) D.谓计将安出(徐庶)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__________ ,但两文段内容各有侧重,请用一句话概括乙文大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