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 ①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
注:①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②餍:音yàn,饱,满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② 蹴尔而与之
③万钟于我何 加焉
④ 苟为后义而先利
(2)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万乘之国
A.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 |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C.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D.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②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4)给下列句子断句。(限5处)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下列加横线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B.孔子云:何陋之有?渔人甚异之。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翻译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 |
B.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记叙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
C.《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
D.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明确表达了孤芳自赏,鄙视没学问的人的思想感情。 |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你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或名言中写出两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 B.问/今是何世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后遂无问/津者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 B.阡陌交通(交通运输) |
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
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作者在本文中描写世外桃源有何用意?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②废疾者(废疾:)
③女有归(归:)
④大同(同:)译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翻译下列短文。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尝之田,暴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西 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
(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4)客此用“︱”划分下列一句的朗读节奏。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标点变化之后语义上的区别。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景方法的不同。
A、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B、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湖心亭看雪》和《江雪》都描写了雪景和人的活动,但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