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小时候特别想不明白几件事
①雷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好人好事”的意思。
②小孩子比大人怕烫得多,我觉得烫得不敢摸的东西,妈妈总是很轻易地拿起来。
③我从来不吃哥哥吃剩的东西,因为不卫生,但如果妈妈再咬过,我就认为卫生了,可以吃。
④据说屋子里面打伞不长个儿,我就从来不敢在屋里把伞打开。
⑤医院里到处是病菌,一张嘴就会有病菌飞到肚子里的,所以每回进了医院,我就老实了,一句话都不说,生怕病菌会飞进肚子里。
⑥为什么4+3=7,3+4还是等于7呢?看上去明明是两道不同的题呀!那时我三岁,我家人老是想教我学灵敏,我非常不合作,他们就经常威副恐吓。我往往刚背熟4+3=7,大人就一脸狡猾地看着我阴阴地笑,然后就说:“那3+4=?呢?”我一害怕就糊涂了,觉得大人那样的表情,就说明答案一定和4+3是不一样的。然后大人气急败坏,我又终于搞清楚3+4=7,但是大人又回到上面的表情,我就有如上面的思索,然后就又一次恶性循环……那时自己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小孩。
⑦小孩子是从妈妈的肚脐眼里还是胳肢窝里钻出来的?小时候我妈妈也说过我是从垃圾堆旁边捡来的。我就经常旁敲侧击地问姐姐,可气啊,她居然也这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多年。后来我妈再说我是亲生的,我都不信了,最后倒是我妈先急了。
⑧小时候常听到“失眠”这个词,总理解为“湿眠”,也就是尿床的意思。
⑨小时候什么都不怕,就怕床底地下藏着台湾特务。
⑩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爱吃松花蛋,也就是皮蛋,当头一次听说松花江的时候,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向往着漂满松花蛋的江面……真馋死了。
11我小时候特强壮,没有得过病、住过院什么的,后来我表姐住院开刀,我看了 打麻醉的她耷拉了脑袋,羡慕地说:“生病真幸福啊,我连医院都没住过……连表姐都住了!”我妈妈就给我一个耳刮子……
12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呵呵……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易( ) 老实( )糊涂( )
经常( )强壮( )幸福(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气急败坏:
②旁敲侧击:
(3)作者小时候想不明白的事,有几件?哪件你觉得最有意思?
(4)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5)你在儿时有没有想不明白的事?请列举几个,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课内阅读。
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1.在短文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给带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绕着(yào rào)卵石(luǎn mǎo)扎过去(zhǎ zhā)
3.用“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__________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__________”。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在句后的括号里。(填序号)“野”有以下义项:
A.野外; | B.不是人工修饰的; |
C.不受约束的; | D.没礼貌、不讲道理的。 |
1.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 )
2.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
3.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味十足了。( )
4.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
1.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请你根据下面的比喻义填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喻见识短浅。( )比喻大功告成。( )
比喻用计脱身。( )比喻骗人离去。( )
比喻自取灭亡。( )比喻走投无路。( )
课内阅读。
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 )投以好奇的眼光。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 )得很投机似的。看啊!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 ),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这远房亲戚的住宅。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烧烤得熟透了。甲虫音乐家们( )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1.从画“的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画“__________”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表示转折
4.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乘下一片喧嚣(xiāo)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出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起,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台阶往下走,一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近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liāo)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么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水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líng)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开裂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xié)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dì)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地沉醉了。
1.把带线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
拂过(fó fú)缝隙(xì xī)漂浮(biāo piāo)塑像(sù shù)
2.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先写远听_________,再写近观_________,接着写下到谷底,真切地感受到瀑布__________________的形态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
3.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并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这个片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抓住雨的__________特点来写的。
3.请发挥你的想象,还可以把什么比作琴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中有两处用了省略号,写出每处省略了什么。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
1.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