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
我站在骆驼在面前,看它们咀嚼时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1)给多音字加拼音,再组词。( 4分)
(2)第一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写出了骆驼的 和 。
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骆驼 ,说明作者 。
(3)你也是一个小作家,也来写一写某种动物某个时刻的样子吧。
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爸爸戴上眼镜,认真看了起来。我在一旁等着。他看完后瞅了我一眼,说:“挺好,吉格。比我在你这个年纪时写的强多了。只有一个地方,要是换了我的话,我是要改一改的。”
1.“强”的意思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认真”这个词语可以不要吗?为什么?
3.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这个词语不准确,马上改过来”吗?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狼的陷阱
一只狼躲在一个山洞里,等待猎物的到来。
然而,等了一个时辰也未见猎物的踪迹。它想:这一定是陷阱布置得不具诱惑力,应该用点什么办法把猎物吸引过来。于是,它采集了一些鲜嫩的青草,撒成一条草道,一直延伸到洞里。它隐藏在洞口,等待猎物上钩。
果然,一只山羊循着草迹走来,一直钻进了洞里。狼大喜,一下用身子将洞口封住,直扑过去。山羊情急之下向洞的深处跑去,最后从后门跑了。
狼十分的懊丧,怎么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让到嘴的肉丢了。于是狼将洞里出口做了一番巡视,将所有洞口堵牢,然后又躲在洞口去等待猎物。一只野兔又循着草迹而来,狼猛地扑过去。机警的兔子迅捷地向洞里跑去,最后躲在一个石罅(xià)下不见了。怎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发生呢?狼又是一番懊丧,于是它又费了一番心机,将所有可以躲藏的石罅塞上,最后看看的确无懈可击了,才又回到洞口躲藏。洞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狼十分惬意,心想:这下应该十拿九稳了吧?可是事出意外,进来的(虽然不是)猎物,(但是 而是)一帮持枪的猎人。狼大惊,没命地向洞里跑去,可是可逃的地方堵了,可躲的地方也堵了,它没有什么地方可逃,最后在洞的深处被捉。猎人提着狼不停地摇头,说:“这可是一只聪明的狼,竟设置了这样好的陷阱。”是的,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是陷了自己!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
时辰(chén chénɡ)鲜嫩(rèn nèn )懊丧( shàng sànɡ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迅捷()()懊丧()()嘈杂()()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懈可击——
情急之下——
(4)找出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打“ⅴ”。1分
(5)找出文中你觉得富有哲理性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6)狼为什么把陷阱布置得完美一些,它先后用了哪些办法?
(7)“世上的陷阱起初都是给别人设的,后来却往往是陷了自己。“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报……今天的晚报!”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寒风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笑容。
不知道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角钱:“小姑娘,给我一张。”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着找给我。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找给你八分钱还有十块钱
十块钱怎么回事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
“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说着,她眨巴着晶亮的眼睛冲我笑了。
车到了下一站,小女孩跳下车,钻进人群里,她瘦小的身影消失了。她那清脆的童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旁。
啊,多好的孩子!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
(2)给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响亮()
居然()特别()
(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小女孩,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小女孩可能会怎么回答?
问:
答:
(5)文中通过两件事说明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几乎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不停奔走的现代人已经收不拢脚步,这个世界早就变成了一个匆匆赶路的意象。
②快,有快的好处。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快速更新的各种信息。宽带网的口号是“极速世界”。据说,如今人们每天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人一年的所见所闻——这不是多活出几辈子了吗?
③然而,人们很快又发现,一味地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草草地掠过生活,往往会把细节当做累赘抛掉,生活便仅仅剩下了梗概。
④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
⑤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尽情领略大自然之美。现代人旅行,从海南岛到哈尔滨,波音757只要几个小时。旅行感都还来不及出现,旅客已经从夏季飞进了冬季。可是,呼啸的飞行既看不清长江,也看不清泰山。古人骑一头毛驴上路,歇歇停停地走了三个月。他们不在乎哪一天抵达目的地,但他们说得出哪里草长马肥,哪里风高雪厚。小桥流水,黄土高坡,只有一程一程地慢慢走过,人们才可能真正认识江山。否则,我们只不过认识一张地图罢了。
⑥将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潜心阅读,品尝文学经典的醇香。忙忙碌碌的现代人,在滚滚红尘中,离“心清自得诗书味”的境界越来越远了。然而,阅读就像与一位慢条斯理的智者交谈,是急躁不得的。读一本巨著是如此,读一篇美文、一首好诗亦是如此。不细细品味,你如何能读出“煮酒论英雄”的那份豪情与智慧?不跟随陶渊明一路寻觅,你如何到达宁静优美的“世外桃源”?不让心灵带着想象的翅膀翱翔,你如何领略得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韵?
⑦脚步放慢一点,我们才能听到别人的心声和自我灵魂的独白。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暴露给别人,也没有人能够不让自己的愿望从言语中流露出来。因此,与他人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倾听。然而,倾听是需要一种定力的。“高山流水逢知音”,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演绎了千古知音情。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 了。心浮气躁的人,既无暇听清别人的心声,也很难静心聆听自我灵魂的独白。孙子曰“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其实,“知彼”难,“知己”更难。因此,我们不妨将脚步放慢一点,多多聆听心灵的激情呼唤或喃喃低语。
⑧亲爱的朋友,处在争先恐后的浮嚣尘世里,我们不要只顾手忙脚乱也往前飞奔。“水流心不竞”,有时将脚步放慢一点,温习另一个久违的世界,我们会渐渐地平静,甚至大彻大悟。
1.解释词语。
梗概:慢条斯理:
2.通读全文后,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作者具体是从哪几方面告诉我们“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的?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到处是快餐以及快餐式的旅游、快餐式的阅读、快餐式的家庭生活……还有那快餐式的心情!
请联系选文内容和生活体验,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快餐式的阅读”:
“快餐式的阅读”,就是囫囵吞枣,
“快餐式的阅读”,指的是阅读时只知大概,
“快餐式的阅读”,指的是时间上,用时,内容上,喜欢;方法上,以和为主。
(2)倘若钟子期当时步履匆匆,就不可能听清楚,更谈不上欣赏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了。
作者引用了的典故,引用这个典故,意在说明。
4.本文作者认为“一味地加快速度显然是不行的”,“有时,我们确实需要将脚步放慢一点”。但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慢就意味着会被时代抛弃,快才是制胜的法宝”。你是怎样看待“快”与 “慢”的?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上“√。
(1) 现代社会求发展,就要加快速度,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的内心世界却无需如此加快速度。生命是美好的,一举手一投足,俯下身去,抬头望天,皆可发现美丽。()
(2) 我们不能被纷繁的生活所左右,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不要一味行色匆匆,要在快与慢中找到一个平衡,给自己的心灵留一个空间。()
(3) 只有快,才能跟得上飞速发展的社会。()
(4) 一味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将没有喘息的机会;一味地慢节奏, 将难以跟上时代生活的脚步。因此,生活中,当快则快,当慢则慢。生活因为有快慢相间的节奏而丰富多彩。
5.用文中一句话作为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优秀的人是谁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原来苏格拉底在A人已衰老,接近死亡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连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B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愁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忽略、耽误、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功而返:
眉目:
2.认真阅读短文,填空。
短文用倒叙的写法叙述了的事。读后让我们明白: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之所以未能成为最优秀的人,是因为。
3.选择能准确概括文中画线部分内容的成语。
风烛残年风卷残云生死攸关病人膏肓
A.B.
4.联系上下文仔细读读下面的话,再填写。
苏格拉底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话中第一个“蜡”指;第二个“蜡”指。苏格拉底说这话的目的是想。
5.读了短文你有何感想,请把它写下来,也可用名人名言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