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①;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来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来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赀: 资财 |
B.不敢犯;犯之亦不校 校:计较 |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 遇:待遇 |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人交,无畛城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 |
B.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 |
C.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以山多峻岭,不可骑。 |
D.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家人唯吾母事之谨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B.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C.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D.十日前/有书来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
B.戴氏家族至戴硕一辈,家道中落,戴硕只能以授徒授经为业,经常在异乡谋生,可是家境依然贫困。 |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
②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
(2)在文章中找出两个表现先君忠厚的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2分,每小题3分)
侯览者,山阳防东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以佞猾进,倚势贪放,受纳货遗以巨万计。延熹中,连岁征伐,府帑空虚,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览亦上缣五千匹,赐爵关内侯。又以与议诛梁冀功,进封高乡侯。
小黄门段珪琏家在济阴,与览并立田业,近济北界,仆从宾客侵犯百姓,劫掠行旅。济北相滕延一切收捕,杀数十人,陈尸路衢,览、珪大怨,以事诉帝,延坐多杀无辜,征诣廷尉,免。延字伯行,北海人,后为京兆尹,有理名,世称为长者。
览等得此愈放纵。览兄参为益州刺史,民有丰富者,辄诬以大逆,皆诛灭之,没入财物,前后累亿计。大尉杨秉奏参,槛车征,于道自杀。京兆尹袁逢于旅舍,阅参车三百余两,皆金银锦帛珍玩,不可胜数。览坐免,旋复复官。
建宁二年,丧母还家,大起茔冢。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前后请夺人宅三百八十一所,田百一十八顷。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堂阁相望,饰以绮画丹漆之属,制度重深,僭类宫省。又豫作寿冢,石椁双阙,高庑百尺,破人居室,发掘坟墓。虏夺良人,妻略妇子,及诸罪衅,请诛之。而览伺候遮截,章竟不上。俭遂破览冢宅,籍没资财,具言罪状。又奏览母生时交通宾客,干乱郡国,复不得御。览遂诬俭为钩党,及故长乐少府李膺、大仆杜密等,皆夷灭之。遂代曹节领长乐大仆。
熹平元年,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策收印绶,自杀。阿党者皆免。
——选自《后汉书·卷七八》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赐爵关内侯 赐:被赏赐 | B.侵犯百姓,劫掠行旅 行旅:钱财 |
C.延坐多杀无辜,征诣廷尉 征:押送 | D.有司举奏览专权骄奢 举:揭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 今君乃亡赵走燕 |
B.又以与议诛梁冀功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
C.与览并立田业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
D.督邮张俭因举奏览贪侈奢纵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侯览“倚势贪放”的一组是
①受纳货遗以巨万计 ②乃假百官奉禄,王侯租税 ③起立第宅……制度重深,僭类宫省
④虏夺良人,妻略妇子 ⑤籍没资财,具言罪状 ⑥遂诬俭为钩党……皆夷灭之
A.①②③⑤ | B.①③④⑥ | C.②④⑤⑥ | D.①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延熹年间,国家府库空虚,侯览也献出缣帛五千匹,得以进封为高乡侯。 |
B.滕延曾因捕杀段琏、侯览的为非作歹的仆从宾客,为览、珪诬告,被判罪免官。 |
C.太尉杨秉上奏章揭发侯参的罪状,侯览下令将杨秉以囚车押回,杨秉只好在途中自杀。 |
D.侯览大肆修建母亲的陵墓,规模宏伟,陵园的房庑高达百尺,还毁掉了他人的房屋。 |
把下面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
[注]虚无:虚心、谦虚。
(1)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2)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
(3)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品茗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 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假:代理 |
B.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夺取 |
C.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同“促”,催促 |
D.必待高帝目见偶语 偶:偶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②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
B.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 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
C.①沛公拜良为厩将 ②霓为衣兮风为马 |
D.①于是上乃置酒 ②乃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良“善谏”的一组是
A.①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②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
B.①上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 ②雍齿与我有故怨,数尝窘辱我 |
C.①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 ②今急先封雍齿……则人人自坚矣 |
D.①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
②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逐渐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
B.刘邦在封赏上的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统治危机。 |
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
B.启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朝廷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千万滥赏滥伐。 |
C.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
D.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家就会长治久安。 |
本试题转自《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部分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恐又见疑平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家无虞,利及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安定皇甫规妻者,不知何氏女也。规初丧室家,后更娶之。妻善属文,能草书。时为规答书记,众人怪其工。及规卒时,妻年犹盛,而容色美。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娉以軿辎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妻乃轻服诣卓门,跪自陈请,辞甚酸怆。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于一妇人乎?”妻知不免,乃立骂卓曰:“君羌胡之种,毒害天下犹未足邪!妾之先人,清德奕世。皇甫氏文武上才,为汉忠臣,君亲非期趣使走吏乎?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卓乃引车庭中,以其头悬轭,鞭扑交下。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下。后人图画,号曰“礼宗”云。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董卓为相国,承其名 承:闻听 |
B.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辞:容貌 |
C.卓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 悉:全、都 |
D.敢欲行非礼于尔君夫人邪 尔:你的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
|
B.徐公何能及君也![]() |
C.妻乃轻服诣卓门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 |
D.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的是( )
①跪自陈请,辞甚酸怆
②妻不知免,乃立骂卓
③何不重乎?速尽为惠
④妻年犹盛,而容色美
⑤众人怪其工
⑥遂死车下
A.①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甫规的妻子擅长作文与书法
B.皇甫规去世时,其妻子还年轻,且容貌美丽,董卓以大量钱帛、车马、奴婢为聘礼,欲娶其为妻。
C.面对残暴无道的董卓,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污名节,义正辞严大骂董卓,结果被董卓残暴杀害。
A.皇甫规的妻子宁死不屈,骂贼就戮,为后世妇女树立了榜样,后人悬挂其图画,称她“礼宗”。
分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之成教,欲令四海风靡,何人不行于一妇人乎?
译文:
(2)妻谓持杖者曰:“何不重乎?速尽为惠。”遂死车中。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共15分,每题3分)
王安石择食
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则然。苏明允著《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
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为馆职时,玉汝尝率与同浴于僧寺,潜备新衣一袭,易其弊衣,俟其浴出,俾其从者举以衣之,而不以告。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及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食,何忽独嗜此?” 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复问:“食时置獐脯何所?”曰:“在近匕箸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箸。”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宋..朱弁《曲洧旧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备新衣一袭 潜:偷偷地 |
B.易其弊衣 弊:低劣的 |
C.俾其从者举以衣之 衣:衣服 |
D.食时置獐脯何所 所:地方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事修饰奉养 |
B.因令问左右执事者 |
C.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
D.及为执政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知公之嗜獐脯耶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B.然少喜与吕惠穆、韩献肃兄弟游 秦时与臣游 |
C.初不以为异也 而初非有所嗜也 |
D.而不以告 |
然是而腊之以为饵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王安石生活“简率”的一组是()
1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2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
3荆公服之如固有,初不以为异也
4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
5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6衣臣虏之衣
A.123 | B.234 | C.345 | D.456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下人只凭现象错误地断定王安石喜食獐脯,王安石夫人根据他平时的性情断定这是误解了。 |
B.手下人在王夫人安排的巧妙验证后,才知道王安石并没有喜食獐脯的嗜好。 |
C.本文表明王安石的太不讲究吃穿,不排除有矫情作伪的成分,苏明允就持此论。 |
D.作为一名读书人出身的大官,王安石在生活俭朴方面应远胜于那些追求锦衣玉食的官僚。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随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十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治:统治 |
B.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晏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
C.论者以此贵之贵:显贵 |
D.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逾:越过 |
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B.①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C.①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②儿渺然不知所往 |
D.①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②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文博“性贞介鲠直”的一组是()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②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③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④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⑤瞽直疾恶,不知忌讳⑥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④ B.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①⑤⑥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朝廷中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可干,就调出做县丞,几年不升迁,后薛道衡遇到他,才让他做了从事。 |
B.房玄龄的话引起了李文博的强烈感慨,并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
C.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披检史书,以此观察薛道衡自己如何做事,由于李文博评论政事中肯得体,薛道衡对他的话欣然从之。 |
D.李文博能保守清高的操守,不胡乱地交往宾客,又能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人们都很敬畏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典校坟籍,守道居分
(2)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3)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