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雾霾的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混合作用形成的。
材料:7月,环保部下达通知,要求各地方环保部门从2013年9月开始,公布国家级和省级控制的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放数据等信息,其中包括每日排放量的自动监控数据。
通知明确了需公开的内容,其中有八大类31项具体信息,包括重点监控污染基本情况、污染监测、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排污费征收、监察执法、行政处罚、环境应急等环境监管信息。
环保部明确了信息公开主体,即各级环保部门。根据“谁获取谁公开、谁制作谁公开”的原则,要求地方环保部门公开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污染环境监管信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公布重点监控企业的排放数据等信息。
(32分)材料一: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中央预算财政支出(单位:亿元)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努力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今后五年将更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在“十二五”规划中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针对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采用不同政策: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十四大报告强调:“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
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回答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过高收入。”
十七大报告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新,在现实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重要的意义。
十七届五中全会: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请揭示图表蕴含的信息,并分析其政治常识依据及经济意义。
(2) 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怎样才能实现“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矛盾分析的角度,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发展成为经济强市,与政府的开明政策分不开:一是对经济发展进行科学的战略决策,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宽容和保护的态度;二是开展 “信用温州” 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三是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行为,全面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四是提出“文化大市”建设的战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简述温州市政府在温州发展中履行的政府职能。(12分)
材料一 2010年5月27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监督,并鼓励和支持新闻媒体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舆论监督。对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检举控告,有关部门应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1)请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公民如何才能做到正确行使监督权?(15分)
材料二 为确保税收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实现信息对称,近日厦门集美区局改变以往做法,针对全市地税局长会议工作部署,迅速召开分局长、职能科室领导专题会议,从上往下传达会议精神,并要求各单位认真学习上级会议精神,由下至上提出具体贯彻意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积极问计于民,确定了四条工作主线。
(2) 厦门集美区局问计于民的做法有何意义?(9分)
春节期间,我国民间仍流传着跪拜长辈的风俗。大年初一,晚辈要挨家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则给年纪小的晚辈压岁钱。这样更加融合了家庭亲情,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有哪些特征?材料是如何体现的?(6分)
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西藏自治区45年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