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①,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③,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后④,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于无意中得之。”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⑤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节选自清代廖燕《金圣叹先生传》)
【注】①内外诸典:佛教徒称佛经为内典,佛经以外的典籍为外典。
②缁白:指僧俗,僧衣缁,故称僧为缁徒。四众:四部众的省称。佛教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为四部众。这里泛指听众。
③权子母:以资本经济或借贷生息。
④鼎革:指改朝换代的重大改革,这里指入清以后。
⑤元好问(论诗)其三“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后以教人作诗文方法为“金针度人”。度,授与。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文衡:通“属”,缀缉、撰写
B.不于无意中得之意:料想
C.出意表迥:远
D.因为诗吊之因为:于是写作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营生的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千两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对此只一笑了之。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内文言文,翻译文后后面题。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观。
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祎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曰:“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不讨,乃请太后归政,此必有异图。”后乃捕炎送诏狱,遣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参鞫之。凤阁侍郎胡元范曰:“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继辩之,后曰:“炎反有端,卿未知耳。”元范、齐贤曰:“若炎反,臣辈亦反矣。”后曰:“朕知炎反,卿辈不反。”遂斩于都亭驿。
炎被劾,或勉其逊辞,炎曰:“宰相下狱,理不可全。”卒不折节。籍其家,无儋石之赢。
(选自《新唐书•裴炎传》,有删节)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 后已持政,稍自。     肆:
② 承嗣又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 讽:
③ 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  辞:
④ 炎反有端,卿未知耳 。    顾:
请用短语概括裴炎的主要特点。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高宗晚年,裴炎特别受到信任和倚重。唐高宗病重,裴炎奉诏协助太子处理日常政务;唐高宗临死,裴炎受遗诏辅政。
B.唐中宗登基后,想要提拔自己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决不肯从命。
C.徐敬业起兵造反,裴炎曾企图发动兵变推翻武则天为内应;后因下了很多天的雨,武则天没出皇宫而作罢。
D.裴炎被弹劾逮捕下狱后,刘齐贤、蒋俨为他辩解,但武后坚持认为裴炎谋反,最终在都亭驿杀了裴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
(2)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
(3)炎社稷臣,有功于国,悉心事上,天下所知,臣明其不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复仁,吉水人。少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已,复使扩廓。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还占城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陈理:陈友谅之次子。②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③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④占城:古南国名。⑤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⑥杌(wù):矮凳。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B.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C.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D.迁国子助/教以老特赐/乘小车出入/每宴见赐坐饮食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嗜:酷爱
B.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赍:携带
C.洪武元年,编修擢:提拔
D.题诗衣襟上褒之美:美丽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复仁故友谅臣也人其雄健,呼宋将军
B.谒太祖九江以见与可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C.帝闻贤之所解数千牛矣,刀刃若新发于硎
D.大兵所向皆摧,不降屠橐驼非能使木寿孳也

下列句子都能表现罗复仁“质直”(质朴正直)的一组是()
①知其无成,遁去
②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③汝行,吾不汝误也
④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⑤在帝前率意陈得失
⑥间幸其舍,负郭穷巷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复仁少年好学,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发现陈友谅难成大事后果断离开,后来跟随太祖,得到了太祖赏识。
B.罗复仁在劝降陈理前,向太祖顿首,说如能保证陈理一家做官,自己就死而无憾,后来劝降时恸哭,暴露其性格软弱的一面。
C.罗复仁出使扩廓处慷慨陈词,且安全返回,后来又成功劝说安南归还侵占的土地,展现了劝说方面的辩才,捍卫了国家尊严。
D.罗复仁在正式拜辞皇帝之时,皇帝赐给他大布衣;后来罗复仁还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秋天交纳的粮食,显示了他对百姓的关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瓶粟屡罄:净尽 B.今日此果报罹:遭到
C.不岁月,异年谱也次:次序 D.自其臂曰啮:咬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想余生平叹慧业文人
B.駴駴野人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
C.笠报颅,以蒉报踵犹思摹榻二王,流传后世
D.又唯恐是梦吾无意于人世矣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石报枕,仇温柔 B.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C.恍然犹意非真 D.其为痴人则一也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愕窒不敢与接

A.视为止,行为迟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汝殁以六月二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B.作者批评西陵脚夫“破其瓮”,而“得其梦便好”的想法,又揭示了寒士中试的不易。
C.作者自比“痴人”,犹喜说梦。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D.本篇写出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心路历程,透露出自嘲、自悔的情绪,可谓言约而意丰。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的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