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庵梦忆序
[明]张岱
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因思昔日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试,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瓶粟屡罄:净尽 B.今日此果报罹:遭到
C.不岁月,异年谱也次:次序 D.自其臂曰啮:咬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想余生平叹慧业文人
B.駴駴野人昔有西陵脚夫人担酒
C.笠报颅,以蒉报踵犹思摹榻二王,流传后世
D.又唯恐是梦吾无意于人世矣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石报枕,仇温柔 B.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C.恍然犹意非真 D.其为痴人则一也

下列各项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愕窒不敢与接

A.视为止,行为迟 B.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C.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汝殁以六月二日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引用《枕中记》中“黄粱一梦”的故事,喻指自己过去的富贵生活如虚梦一场。
B.作者批评西陵脚夫“破其瓮”,而“得其梦便好”的想法,又揭示了寒士中试的不易。
C.作者自比“痴人”,犹喜说梦。承认自己虽大梦将寤,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
D.本篇写出了作者的生活变迁、心路历程,透露出自嘲、自悔的情绪,可谓言约而意丰。

翻译下列课内文言文的句子。
(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译:                                                                       
(2)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怀:揣在怀里
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据:双手按地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难:诘难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毛玠字孝先,陈留平丘人也。少为县吏,以清公称。将避乱荆州。未至,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太祖临兖州,辟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天下分崩,国主迁移,生民废业,饥馑流亡,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今袁绍、刘表,虽士民众强,皆无经远之虑,未有树基建本者也。夫兵义者胜,守位以财,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锦、敬纳其言,转幕府功曹。
太祖为司空丞相,玠尝为东曹掾,与崔琰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太祖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玠答曰:“老臣以能守职,幸得免戾。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大军还邺,议所并省。玠请谒不行,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乃共白曰:“旧西曹为上,东曹为次,宜省东曹。”太祖知其情,令曰:“日出于东,月盛于东,凡人言方,亦复先东,何以省东曹?”遂省西曹。初,太祖平柳城,班获器物,特以素屏风素冯几赐玠,曰:“君有古人之风,故赐君古人之服。”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迁右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仆射,复典选举。时太子未定,而临淄侯植有宠,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不分,覆宗灭国。废立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后群僚会,玠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谓国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注①太祖:曹操。②文帝:即曹丕,后为魏文帝。③并省:合并减少(官署)。④司直:汉置司直,帮助丞相举察百官不法之事。周昌:西汉大臣,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
对下列字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兵义者胜 义:遵守礼仪 B:务以俭率人 率:带领、带动
C:幸得免戾 戾:暴力、暴虐 D:属所亲眷 亲眷:亲近宠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1)未有树基建本者也 (2)古之学者必有师
B.(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1)太祖敬纳其言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1)此古所谓国之司直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一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毛玠“清公”的一组是( )
①闻刘表政令不明,遂往鲁阳 ②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
③文帝为五官将,亲自诣玠,属所亲眷 ④今所说人非迁次,是以不敢奉命
⑤时人惮之,咸欲省东曹 ⑥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

A.(1)(2)(5) B.(2)(4)(6) C.(1)(3)(4) D.(3)(5)(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毛玠被任命为治中从事,向太祖进言:出兵作战应合道义,不要贪恋官位,累积财物,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B.毛玠为东曹掾时,与崔琰负责选举,受到太祖信任。这时文帝任五官将,也亲自拜访毛玠,并且向他请教。
C.商议合并减少官府时,官员找借口要减东曹,实际是不想让毛玠作东曹掾,而太祖信任毛玠,下令减西曹。
D.魏国刚刚建立时,太子还没有确定,群僚拥护曹植为太子,毛玠劝告曹操不要废立长立幼,得到曹操的赞赏。

⑴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⑵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⑶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吾属今为之虏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狱中上母书 ⑴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⑵,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泉,不孝之罪,上通于天。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衰祚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⑵,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
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注释】:⑴此文为作者在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于南京狱中写给生母陆氏与嫡母盛氏的绝笔书。⑵夏完淳父夏允彝,崇祯十年(1637)进士,南都失守,与陈子龙等起兵松江,兵败沉水死。谥文忠。 ⑶西铭先生:即张溥。张溥无子,死后钱谦益等为他立嗣子,名永锡。此子未能继承张溥的遗风,为人诟笑。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虐明朝钟:集中。 B.门衰薄祚:福分。
C.会稽大望:盼望。 D.昭南女弟女弟:妹妹。

下列各组语句中,画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谁大王为此计者
B.淳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C.会稽大望,至今零极矣青出于蓝青于蓝
D.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委之木欣欣向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夏完淳的忠与孝的一组是( )
①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②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③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④新妇结褵二年,贤孝素著 ⑤大恩未酬,令人痛绝 ⑥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A.①④ B.③⑥ C.②⑤ D.②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嫡母,夏允彝死后,削发为尼;生母 (夏允彝妾),夏允彝死后,寄居在异姓之家,作者对此深感内疚。
B.“门衰祚薄,终鲜兄弟”二句,语出晋李密《陈情表》,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应像李密一样在家尽孝,但国难当头,应当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
C.作者在信中表示,如果没有遗腹子,就千万不要另立后嗣。像西铭先生那样地让人立一个不肖的后嗣,为旁人所诟骂讥笑,还不如不立为好。
D.作者表示他与父亲在阴间也要诛杀清兵,绝不放过敌人,二十年后转世为人,再出师北伐,驱逐满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注]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
[注]掊:搜括。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牧地初不隶县           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C.忧疾过于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D.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轻罪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使他们在狱中疾病而死,而是给他们自新的机会。这样一年之后,被关押的囚犯大半出狱了。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并不为了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恩,只求朝廷所任用的是正直的人。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
译文:
(2)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
译文:
(3)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喜雨亭记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月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有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③;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日三雨,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①扶风:凤翔府的古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
②忭(biàn):快乐。③襦(rú):短衣、短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表示
B.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治:整修
C.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占:占卜
D.使天而雨珠使:假如

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民方以为忧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①以属客而告之②举匏尊以相属
C.①引流种树②引觞满酌
D.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划横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至扶风之明年 B.今天不遗其民
C.寒者不得以为 D.以为休息之所

对《喜雨亭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记叙亭子命名缘由、建亭经过以及亭子落成恰逢甘雨等,表达了作者关心农事,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本文以“喜”字贯穿全篇。以“喜”字开头,又以“喜”字结尾,前呼后应,结构严谨。
C.文章虽篇幅短小,但笔法多姿。集记叙、抒情、对话、歌咏等多种写作方法于一体,在轻巧的行文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D.本文没有点明题旨的议论,写的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翻译句子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译文: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