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仔细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几句话描写了松鼠的神态?
(2)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了松鼠储备粮食?
(3)看课文的16—18自然段,将有关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写下来。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
天之骄子的悲歌
猎隼(sǔn)是一种中型猛禽,性情勇猛,飞行速度如闪电,俯冲捕鼠时,每小时可达到280千米;视力敏锐,不但“高瞻远瞩”,而且“明察秋毫”,能在高空清晰地观察到地面的目标,可谓大自然的杰作,天之骄子,更是人类无私的朋友,农林及畜牧业的保护神。据专家分析,每只猎隼可使约60亩草原免遭啮(niè)齿类动物如老鼠、旱獭及鼠兔的危害。如果猎隼等啮齿类动物的天敌消失,必然会发生大规模鼠害、虫害,甚至在鼠类暴发区还会引起地方病、鼠疫、流行病、疑难病的多发。可见作为生物圈的一员,食物链较高级的猎隼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遗憾的是,由于中东地区一些达官贵人为满足驾鹰狩猎的需要,不惜出重金购买猎隼。这种畸形消费,刺激了利欲熏(xūn)心的偷猎者,形成了捕捉、收购、贩运、接送一条龙,出现了一支对猎隼谋财害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国际走私团伙。1996年11月27日,北京海关在首都机场的一个航班上查获了将飞往莎迦的当年最大一起猎隼走私案。奄奄一息的上百只猎隼,除部分戴着眼罩外,许多被残忍的走私者用针线将眼睛缝上,以防这些大鸟看到光亮后挣扎、扑腾。猎隼走私从1993年起在北京海关被查获后,一直禁而不绝。这种伤天害理的行为,使中国西北草原的生态进一步走向荒漠化的深渊。 目前,中国国土的荒漠化的程度已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达到262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沙漠化的扩展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自己导致的,有过度樵伐采集,过度放牧,开垦草原,截断水源,也有生态失调,啮齿类的天敌一一猎隼等动物的极度减少所致。 有学者说:地球的荒漠化是源于人类情感的荒漠化,人类为了一己私利,无视万物生灵之性命,之感情,做出了滥杀无辜、暴殄天物之举,才导致一个个生灵涂炭,一场生态灾难,最终殃及自身。试问:楼兰古国丧失的悲剧还要重演吗?猎隼这天之骄子的悲歌,还唱下去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欲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猎隼是一种怎样的鸟儿?现在的命运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隼这天之骄子的悲歌,还唱下去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提优
土地
世界观察研究所1996年公布的资料说,每年地球损坏的表土为240亿吨,相当于澳大利亚全部粮田的表土总和。因为荒漠化的进逼,全世界10亿以上人口的生计面临威胁,8亿以上的人没有起码可以维持生命的粮食,(1)35亿人背井离乡。
土地,更确切地说那是一层覆盖着地球各大洲的脆弱、松散、不同颜色的表土, 是所有陆上生命的家园所在。没有它,就不会有植被、农作物、森林、动物和人类。一英寸厚的表土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积累起来,可是如果人们不去爱护,没有绿色植被,就会在几个季节内被风吹走,被水冲掉。这个被称作“地球”的行星上的土地,目前正在全面消失之中。 当土地飘逝而去,荒漠化将会把人类带向何方?
巴西,渴望土地的农民,每年都在一点一点地逼近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热带雨林深处,用火把清理出一小块一小块土地后播种,待几个季节过去地力耗得差不多了,再去放火烧出一片新的土地来,然后留下又一片空地。
非洲布隆迪的部族战争曾经让世人目瞪口呆,其真正的原因是为了土地。布隆迪的胡图族农民对土地有珍爱的传统,将其看作是代代相传的宝物,长者往往会对子孙说:我把土地留给你了。我把一切都留给你了。由于人口激增,土地被分了又分,最小的一块土地甚至不够一家人吃饭,争夺土地的战争终于开始了。因为土地而互相残杀,成千上万的人倒在中非炎热的阳光下。
(1)第1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表土的重要性?用自己的话说说表土是怎样毁灭的?


(3)巴西人的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你想对巴西人说些什么?


(4)胡图族农民的土地战争会不会演变成全球现象?你有什么感想?

课文在线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jì jìn)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nüè nuè)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sòu shòu)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qiū qiāo qāo)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 给文章中正确的读音打“√”。
(2)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这条山沟的大环境”这一句中的“大环境”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治理山沟已经坚持了多少年?他已经81岁了为什么还不肯去城里享清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了老人的行为,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课内语段阅读。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1)“淤泥”指(  )。
A.河流、沼泽沉积的泥沙 B.水库、池塘沉积的泥土
C.树下堆积的泥土
(2)“劲挺”说明了杨树、柳树的生命力很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应读出(   )的语气。
A.疑惑不解   B.惋惜   C.赞叹
(4)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含义是(  )。
A.葱郁的青山永远长存 B.老人种植的绿树永远长青C.喻指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决心和精神会永远流传下来
(2)文中说老人创造的奇迹是:______年时间,绿化了________条沟,造了______条防风林带,__________亩林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