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如下图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材料一中“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遗址能够让你直接联想起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造成这一惨痛遭遇的侵略者是谁?(2分
(3)材料三出自中国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材料中所说的地方在北京的哪条胡同?根据条款,列强在这条胡同里取得了哪些特权?(2分,至少答出2点,1点1分)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史有何认识?(2分至少答出2点,1点1分)
阅读下列材料
从1840年到1919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的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志士仁人一次又一次地奋起,救国救民于苦海;……先贤们不懈斗争、上下求索,探寻着希望之路……
——摘编自《历史·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在材料提及的历史阶段中,把中国推向“深渊”的侵略战争有哪些次?并指出相关战争在使中国陷入灾难深渊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灾难”一词含义的理解。
(3)志士仁人一次次地“奋起”,包括了哪四次重要的近代化探索活动?
(4)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材料二:“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⑴材料一、二是对哪一事件的评述?这一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在英国发生这场革命期间,其他国家和地区爆发的“伴随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的资产阶级革命。
⑶材料二说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请举一例。
⑷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句话的?
17—19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依据所学知识(附表)回答以下问题:
附表:世界大事年表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9年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独立宣言》通过,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法国大革命爆发,1792年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782年 第一台蒸汽机问世,1840年前后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法国、美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1)17—18世纪欧洲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2)17—19世纪上半期,欧美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欧美在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3)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都颁布了什么法律性文件?由此建立了什么政治体制的国家?这些法律性文件在当时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与需求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就开始倡导个性,崇尚人性。
请回答:
(1)文艺复兴开始于哪个国家?它的本质是什么?举出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2)请你选择文艺复兴时期的任何一项作品,来谈谈它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的。
(3)文艺复兴运动有什么意义?
西亚地处欧亚大陆的交汇之处,这里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他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典?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地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亚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之地。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于西亚地区的宗教及与宗教有关的著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