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 |
1 |
42 |
10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6 |
6 |
35 |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9
C.反应后生成的乙、丁的质量比一定为3:5
D.甲反应后的质量为0
“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氧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通电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D.在蓝色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
2010年9月26日至28日中博会在南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生态经济”是本届中博会的主题。下列举措不有利于“生态经济”发展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
B.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
C.发展城市地铁交通,减少机动车 |
D.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
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会“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是
A.“阳光谷”上采阳光、下蓄雨水,可给世博园区提供照明用电和生活用水 |
B.主题馆的东、西两墙种植大面积的生态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
C.用煤发电,以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 |
D.在交通、建筑、生活设施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A.氧气助燃——作燃料 | B.氮气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
C.铜能导电——可作电线 | D.稀有气体通电发光——作霓虹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