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其中1~7表示生理过程的某一阶段,A~G表示生理过程中相关物质,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名称:E ,G ,6 。
(2)细胞中发生1过程的部位是 ,其上分布着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物质有 。
(3)上述过程可以产生ATP的有 (填序号),可以表示[H]的物质有 (填字母)。
(4)7过程可产生合成A的原料,这些原料的运动方向是 。
(5)写出3、4、5过程的总化学反应式 。
萘乙酸(NAA)是科学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和筛选的在结构和生理作用方面与生长素相似的物质,其生理作用也与浓度密切相关,探究萘乙酸(NAA)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最佳浓度范围,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原理:
萘乙酸与生长素一样,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二、实验过程与方法:
(1)取材;取山茶花植株生长良好的半木质枝条,剪成5—7cm,每段插条芽数相同。
(2)实验:①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1;②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3)记录:小组分工,根据实验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如图2。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从图2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插条若没有生出不定根,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处理时间等要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组都选取10根插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阅读下文,思考并回答问题:
马铃薯性喜冷凉,不耐高温,生长期间以昼夜平均温度17~21℃为适宜,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马铃薯适宜的最大光照强度为30~40kLx,此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积累的有机物多,过强光照下植株出现早衰现象。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中,土壤湿度以60~80%最适宜。氮元素对加快根、茎、叶的生长都有重要作用。
(1)从上述材料中可知影响马铃薯生长的环境因素有(请至少写出两个)。
(2)马铃薯在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的原因是温度影响的活性。夜间温度较低,有利于降低马铃薯植株的作用,减少养料的消耗,但温度过低,会使马铃薯受到冻害。
(3)植物体中,氮元素是组成(请写出两个)这两种生物大分子的重要组成元素,所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
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示为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中实线表示的含量变化。
(2)用图中的字母填注:
①纺缍体的出现在段;
②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在段对应的细胞;
③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段;
下图是不同的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填“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理由是。
(2)B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期。该图中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该种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条染色体。
(3)C图表示的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组成,请分析回答:
(1)松毛虫数量增加时,灰喜鹊的数量也会增多,从而使松毛虫种群的增长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调节的实例。
(2)图中共有条食物链,灰喜鹊和蜘蛛的关系是。
(3)森林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可以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