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
(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系统;甲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及抗体)和______________细胞,与此过程有关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动物失水过多时,下丘脑还可作用于垂体,使之释放_____________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
(3)图中丙代表的信息分子来自神经元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____。肾上腺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③过程表示,该过程与②过程的实质性差异是发生了。
(2)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他们将3H标记的
注射到细胞内,发现带有3H的物质依次出现在等细胞器中。
(3)若将D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分开,常用的方法是。
(4)若把d换为植物细胞,而且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具有_______。
(5)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物质A是,物质A进入线粒体的条件是。
(2)在图二中乙~丙段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在图二甲状态时,可以发生图一中的哪些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4)在图二乙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内ATP移动的方向是。线粒体中产生的CO2的去向是。
(5)如果在图二的丙点突然降低CO2浓度,叶绿体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有机物(葡萄糖)的变化情况是。
(6)在图二丁点所处的状态时,叶绿体中产生的O2的去向是。
(7)在图二丁点的光照强度时,植物实际光合量是。(用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 |
10 |
20 |
30 |
40 |
50 |
||||||||||
别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甲 |
乙 |
丙 |
清除血渍时间/min |
67 |
66 |
88 |
52 |
51 |
83 |
36 |
34 |
77 |
11 |
12 |
68 |
9 |
11 |
67 |
清除油渍时间/min |
93 |
78 |
95 |
87 |
63 |
91 |
82 |
46 |
85 |
75 |
27 |
77 |
69 |
8 |
68 |
(1)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4)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
下图甲、乙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及其发生的生化反应。丙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据图分析回答:
|
(1)图中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图中物质外,还均可产生 。
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培育了“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C表示 ;由D形成E的过程称为 ,由E形成F的过程称为 ;由E形成F的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方式为 。
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 控制D-E-F过程。
(2)图中A、B的制备,需要去除细胞壁,此时要用到 酶;从根本上讲,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性状的出现是由于 的结果。
(3)“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食用部分是叶,但叶又易受昆虫危害而影响产量,科学家又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请你设计实验,检测此植株的抗虫基因是否表达。
①取昆虫幼虫放到带有抗虫基因的“白菜—甘蓝”植株甲上,再取等量的、生活状态基本一致的昆虫幼虫放在 植株乙上。
②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观察 的生活情况。
若 ,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未得到表达;
若 ,说明甲植株的抗虫基因得到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