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正常情况下不能产生dd类型的配子
D.若将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
生态学家对某草原进行调查后,发现单位面积的放牧量与生产者净生产量(生产者净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图中的横虚线代表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
B.b→d生产者净生产量降低的原因是种内斗争加剧 |
C.b点是防止该草原沙漠化必须控制的最大放牧量 |
D.放牧量长期在c点以上草原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
在水库的上游,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通过生物降解、吸收,可以有效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芦苇湿地构成了一个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 |
B.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该过程体现了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
C.湿地中生物种类多样,可利用正反馈调节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
D.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农业用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制作的小生态瓶,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瓶的组成成分虽比较简单,但其群落仍存在垂直结构 |
B.生态瓶中生物种类稀少,没有食物链存在 |
C.为了保证生态瓶的正常运转,瓶内浮萍、金鱼藻、螺蛳和虾的比例应适中 |
D.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该生态瓶会更稳定 |